NASA首次将小行星样本带回地球

美国2016年发射了首个小行星探测器“OSIRIS-Rex”,探测器于2018年飞抵贝努(Bennu)小行星,然后对小行星挑取了含矿物质的岩石样本,并在2023年将样本带回地球。(路透社)
美国2016年发射了首个小行星探测器“OSIRIS-Rex”,探测器于2018年飞抵贝努(Bennu)小行星,然后对小行星挑取了含矿物质的岩石样本,并在2023年将样本带回地球。(路透社)

字体大小: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架已航行七年的探测器星期天(9月24日)在犹他州沙漠着陆,成功将收集到史上最大的小行星样本带回地球。

法新社报道,尽管探测器“OSIRIS-Rex”在落地前13分钟,曾以每小时超过4万3000公里的速度高速穿过大气层,但NASA最终在星期天上午8时52分(新加坡晚上10时52分),成功在犹他州军事测试和训练场使探测器软着陆。

根据NASA公布的图像画面,一个轮胎大小的探测器落在沙漠地面后,科学家随后走向该装置并进行读数。

NASA负责人在犹他州一处沙漠,准备将包装好的探测器经直升机运往研究基地的无菌室。(法新社)

NASA在社交媒体X平台发文称,探测器已完成约62.1亿公里的旅程,这是美国首次执行样本返回任务。“探测器没有被破坏,意味着探测器最重要的气密性保持完好,避免沙漠沙尘对样本造成污染。”

NASA说,虽然得到的行星样本数量不多,但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可能威胁地球的小行星类型”,以及太阳系如何形成、地球如何变成宜居星球等问题。

探测器成功落地后,几名NASA科研人员对探测器的气密性等指数进行分析,确保样本没被沙尘污染。(法新社)

样本现已将被送往休斯顿的约翰逊航天中心,NASA计划在10月1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首轮研究成果。

“OSIRIS-Rex”探测器在2016年发射升空,四年后从小行星“贝努”(Bennu)的岩石表面,采集到约250克样本,是历来第三个带回地球的小行星样本,也是迄今最大的小行星样本。样本稍后将分发给约200名科学家。科学家希望透过这些样本,更了解太阳系的形成,以及地球如何变得适合居住。

贝努直径仅约500米、呈钻石形,目前距离地球约3.2亿公里。它有45亿年历史,蕴含源自太阳系早期的物质。美国航天局认为,贝努小行星对地球有潜在威胁,可能会在159年后撞击地球,机率是百分之0.037。研究贝努不仅有助于增加对行星形成及地球生命起源的了解,同时能更深入探索可能影响地球的小行星。

除了太阳、行星、矮行星及其卫星外,太阳系还有众多的小天体,小行星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小行星和行星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专家指出,“行星的质量大,形状几乎为球体,同时拥有自己的一条独立轨道。而小行星的质量要小得多,且有着不规则的外形,很多小行星也与其他‘小伙伴’共享一条轨道。”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