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讯)马来西亚智库政改研究所提醒政府,在2011年先后出现日本福岛核电灾难及法国核电厂爆炸事件,凸显核电可能面对的意外不能小觑。它问道:“马来西亚是否有能力应付核灾害?” 《南洋商报》报道,政改研究所发表文告说:“有鉴于马来西亚频频发生因人为疏忽造成的建筑坍塌等事件,人民对核电厂建设与安全保障失去了信心,若建设问题导致意外,马来西亚政府是否有能力及时处理,让人民免受放射性污染,更是未知数。” 文告说,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曾经是欧洲最大核能消费国的德国在舆论压力下,宣布将在2022年全面淘汰核电能,改由其他再生能源取代,德国目前逐步关闭了几座核电厂。 “政府此时仍考虑把核电作为国家能源选项,实为不智。” 首相署部长马袖强8月初指政府草拟能媲美国际原子能机构严格规范的全新“原子能管制法案”,并指政府将全面研究兴建核电厂的可行性,计划在10年内兴建核电厂。这些言论显示马国政府不曾打消兴建核电厂念头,更无意排除核电作为国家能源选项的可能性。 据报道,马来西亚核能机构今年4月宣布原定于2021年完成在西马半岛兴建首个核电厂的计划,已被无限期推迟。 应探讨发展垃圾发电 该研究所促请政府别一味专注把核电作为国家能源选项,反之应认真考虑及探讨垃圾发电的潜能与技术发展,这不仅能解决日益增加的垃圾问题,更可一并发展永续能源。 它说,垃圾发电技术在欧洲国家盛行,新加坡目前已有五个垃圾发电站,去年数据显示,新加坡其中四个垃圾发电站,每日平均处理超过7000吨垃圾,生产约达3000兆瓦时(MWh)的电力。 它认同马国必须寻求永续能源,不能仅依赖非再生能源如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作为主要能源来源,但这不等同核电就是选择,它并非解决马国能源逐渐短缺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