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前教师合伙 创办手工艺坊

原是中学教师的许真瑱(左)和吴惠莲,秉着对手工艺的共同兴趣,在如切路合伙创办手工艺坊。(受访者提供)
原是中学教师的许真瑱(左)和吴惠莲,秉着对手工艺的共同兴趣,在如切路合伙创办手工艺坊。(受访者提供)

字体大小:

两名中学教师秉着对手工艺的共同兴趣,结束了10多年的教学生涯,合伙创办手工艺坊。

走进位于如切路的“手意坊”,映入眼帘的是一台台织布机和纺车,架子上摆放着由本地工匠制作的手染纱线。

艺坊创办人许真瑱(38岁)和吴惠莲(43岁)熟练地示范着编织技巧,你或许难以想象,她们之前在中学教授的科目不是美术,而是数学和化学。

原来她们自小就耳濡目染,许真瑱的祖父擅于编织渔网,母亲则是裁缝师,而吴惠莲5岁就跟着母亲学习钩编(crochet),替洋娃娃设计衣服。

志趣相投的两人成为同事后,常常结伴购买材料和工具,在住家客厅举办工作坊,或在市集摆摊售卖手工艺品。

12年前,她们决定合资实现长久以来的梦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手工艺坊。

许真瑱说:“我们希望让顾客在购买材料和工具前,先有机会尝试不同的手工艺再做决定,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负担得起这些材料和工具,他们家里也可能没有足够的储存空间。”

据了解,艺坊内的织布机进口自欧洲、北美洲和新西兰,最小的要价几百元,最大的则值6000多元。

顾客只须支付一天15元,就可使用艺坊内的空间。

若想使用艺坊内的材料如纸张、纱线和橡皮图章,以及缝纫机和模切机等工具,则须另付10元至20元。

许真瑱和吴惠莲也会根据顾客的要求和进度,提供一对一的工作坊。

不过,比起非固定性质的课程,全职经营一门生意对两人来说并非易事。

吴惠莲说:“我们之前都在教育界服务,在营运和行销方面没什么背景或人脉。我们也不算时髦,若要跟上社交媒体的流行趋势,得比别人多下一番苦工。”

放弃全职教师的稳定收入,踏上充满未知的创业之路,亲友都对她们的这个决定有所保留,但身为教育工作者的她们,对“成功”的定义自有一番体会。

“我们一直鼓励学生,成功有很多不同形式,最重要的是以自己的能力回馈和丰富社会。创业之后,我们更清楚意识到,不应该以别人对成功的定义来衡量自己。”

旅美两年 深受手作风气启发

升为人母后,许真瑱曾因忙于照顾孩子,而暂停制作手工艺长达六年。

直到2016年,她随出国深造的丈夫旅居美国两年,深受当地的手作风气启发,回国后决定重启手工艺坊的生意。

许真瑱忆述:“我在马萨诸塞州居住的社区非常重视手工艺,到处都洋溢着丰沛的创造力。那里的成人教育中心开办了很多工作坊,如吹制玻璃和彩色玻璃制作等,其他家长在圣诞佳节也会售卖亲手制作的蜡烛。”

不过,许真瑱坦言,起初美国朋友鼓励她报名手工艺课程时,她都以照顾孩子为由婉拒。“没想到他们主动提议帮我带孩子,让我抽出几小时参加工作坊。他们认为在照顾家庭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个人空间和心理健康。”

许真瑱笑说:“有一次我到另一个城市参加为期两天的工作坊,朋友们还轮流帮我丈夫打点三餐,让我能无后顾之忧地尽情享受。”

一针一线  考验耐心

虽然手工艺相关行业在本地仍属小众,但许真瑱和吴惠莲认为,比起她们12年前创业时的情况已大有改善。

吴惠莲透露,像纺纱和织布这类在本地较为少见的手工艺,也受到不少顾客的青睐。

“除了为成人设计工作坊,我们也曾到学校和学生托管中心为小朋友举办工作坊。4月病毒阻断措施期间,我们也通过电视节目教年长者如何在家就地取材,把旧物升级再造(upcycling)。”

许真瑱说,病毒阻断期间在家隔离,反而让大家意识到培养爱好的重要性。

“尤其是制作手工艺,一针一线考验的是耐心,也能让人静下心来。”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