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的崛起,亚洲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的引擎这一说法已成为常态,而新加坡身为东西方文化的大熔炉这一特点,早在多年前就吸引外派人员到这里定居,在区域内发展。 旅居新加坡多年的猎头公司主管告诉《新汇点》,随着亚洲经济逐渐强大,亚洲主管越来越受欢迎,西方外派员若要迎头赶上,就必须深入了解本土文化。 1989年,研究所刚毕业的斯泰恩(Steve Stine)与妻子从美国来到亚洲背包旅行,没想到,一趟旅行就让他们与亚洲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为喜欢亚洲的人文风气,夫妻俩决定在香港定居。七年后,两人迁至新加坡,一住就是18年。加起来这25年,几乎占据了斯泰恩人生的一大半。 目前在全球高管猎头公司DHR国际任职亚洲主管的斯泰恩接受本报专访时说:“我想,我应该是最后几批在亚洲经济增长期间过来的人。身为记者、顾问,以及现在的猎头公司主管,我有幸在前线见证亚洲在短时间内经历的巨大变化。” 1990年到1992年,斯泰恩曾在《亚洲华尔街日报》担任香港特派员。在研究所主修中国研究与经济的他,甚至用过中文采访。 他说:“我刚过来(香港)的时候,中文水平挺好的,还能用中文采访,但说实话,很遗憾地,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用中文了。” ■斯泰恩:成长时期已过 现在是亚洲主管时代 现在,身为猎头公司主管,斯泰恩的主要工作在于为企业与高管人才做媒,需要经常与企业领袖会谈,了解他们想聘用什么样的人。他说,公司的客户有三分之二属于跨国企业,三分之一属于大型亚洲集团,还有一些属于私人股权投资公司。 “现在是亚洲主管的时代,这个趋势正在崛起。成长时期已过,全球最优秀的高管中,有些正是土生土长的亚洲人。” 他认为,外派人士应该在当地生活至少五到10年,才有办法了解当地文化上的细微差别。 “美国人老是认为所有人都应该以美国人的方式操作,那是一种文化自我中心的表现。西方主管不了解的东西其实很多,他们也不是故意要冒犯人家,只是对文化差异不够敏感,但这样就无法发挥员工的最大潜能。” 过去几年来,已有招聘公司注意到,位于亚洲的企业开始减少依赖西方外派人员,反而偏向亚洲外派人员。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新加坡人、马来西亚人或台湾人,因为会说中文而被派到中国去工作。 另一家高管猎头公司RGF东南亚的常务董事达克瑞(Jason Dacaret)指出,由于高管经常需要与说当地语言的生意伙伴接洽,因此有客户要求当地团队领导人须是当地人,或是必须会说当地语言。 “如果懂得当地语言,肯定更容易建立关系。但重要的是,要拥有全球性的思维,学习本土文化,适应当地环境。通常,我们会试着找当地人,或是懂得当地语言的外来人。这两种人是最优先的选择。懂得当地语言非常重要,我认为这和懂得当地文化息息相关。” 在移居新加坡之前,达克瑞在东京生活了超过15年,从事猎头业务,经常与日本企业接触,直到公司计划到东南亚拓展业务,他才于2010年迁至新加坡。 由于父母的工作使到全家需要经常搬迁,美国出身的达克瑞,中学时期曾在日本的国际学校念过书,也学了一点日语,并接触日本文化。 他说:“在成长过程中,我曾经住过旧金山、日本、中美洲与菲律宾,2003年到2005年也曾到过新加坡深造,所以我总觉得亚洲是个可亲的地方。” 他指出,随着亚洲的经济增长,将来会有更多亚洲人任职区域内的高管工作,而西方人必须了解,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他们的竞争对手,所以他们必须展现最佳状态,确保自己能够融入所处的国家与工作环境。 ■达克瑞:更多企业进军东南亚 网罗人才不易 东南亚快速的经济增长与6亿人口这庞大的顾客群,吸引了许多企业前来打入这个市场。在国际企业发展局(IE Singapore)的大力推动下,许多本地企业也都开始涉足东南亚市场。 达克瑞指出,当越来越多企业进军东南亚,并且需要应付业务增长与变化时,人才的需求也会增加。 “许多公司在网罗人才上都面临困难,所以它们只能聘请手头上现有的最佳人选。” 此外,斯泰恩认为,许多企业在提拔中层管理人才上投入的资金与精力不足,造成高管人选短缺的问题。 “我担心亚洲中层管理人才会落人后,而许多澳大利亚人、欧洲人与美国人会继续填补这方面的空缺。” 他表示,传统思维的亚洲领袖非常注重上下关系,与西方企业相比,提拔继承人的工作仍做得不足,但如果他们愿意多投资,栽培中层管理人才,就可减少依赖西方人来填补高管空缺。 “有些公司会把他们的职员派去美国或欧洲几年,他们需要的正是这种经验,好让他们日后回到亚洲成为世界级的主管。如果没有这种机会,他们的思想总会有点狭隘。如果只懂亚洲,就比较难管理全球业务。” 全球高管猎头公司史宾沙(Spencer Stuart)东南亚主管玛丽尼(Malini Vaidya)就是聚东西文化于一身的一名亚洲主管。 她曾在印度孟买长大与受教育,后来到美国波士顿深造。在移居新加坡前,她在印度任职银行业务发展主管,后来才转行从事猎头行业,并于2001年因为丈夫的事业与自己的志愿而举家迁来新加坡。 玛丽尼指出,由于猎头行业是国际性质的工作,因此从事猎头工作的人通常至少在两个国家从事过咨询行业,并且通常拥有多个学位。 “这些经验与学历赋予我们洞察力,让我们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与高管人选交涉,并给予他们全球性的建议。” ■玛丽尼:从印度移居新加坡 即刻找到归属感 回忆起自己当初搬来新加坡的心情,玛丽尼说:“那是人生中少有的一次一见钟情。我们从来没有住过这里,不过我受的教育非常新加坡式,同样非常严格……我和家人为什么对这里一见钟情是因为,它是东西文化完美的结合,让我们马上感到宾至如归。” 她说,在走访多个国家后,她仍认为新加坡的法治制度最能给予她生活保障,让她能够专心成家立业。 由于政府对学历高的外国人采取开放态度,玛丽尼与丈夫不久后就收到入籍邀请函,而她也决定接受,从2005年开始成为公民,并已参与了两届大选投票。 就日常生活而言,玛丽尼说,每逢周末,她总喜欢到锦茂一带的咖啡店(kopitiam)吃东西,家人还笑她一成不变。 “这是我连结过去与现在的一种方式,我非常重视。我好希望这些小地方不会被拆掉来建崭新耀眼的建筑物,因为唯有通过这些事物,我们才能与过去有连结。” 斯泰恩同样表示,新加坡繁华的闹市与活跃的商业社群,对专业人士而言固然便利、新鲜,但他时不时还是会飞到峇厘岛去,远离大都市的喧嚣。 他在那里有一间房子,将近20多年来,他与家人都会往返于新加坡与峇厘岛之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会花在峇厘岛上。 “刺激的城市生活、紧凑的节奏,这些新加坡都做得很棒,但我们向来喜爱的亚洲还有另外一面,就是那温和的、让人心旷神怡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