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开放心态 接纳新鲜事物

字体大小:

离开欧洲到亚洲展开新生活,受访的三人保持着宽阔的胸怀去接纳新事物,融入新环境。

尼克拉早在1992年就和丈夫从英国移居新加坡,当时两人还是新婚,一儿两女都在新加坡出生。尼克拉夫妇俩多年来尝试申请成为永久居民,但一直不成功。

她说,20多年前的新加坡和现在反差很大,第一年的生活不免难适应。当年,她很自然地参加外籍人士的聚会,却发现他们的生活方式不是自己想追求的。

尼克拉“不想在新加坡打造第二个伦敦生活”,从不流连酒吧等夜间娱乐场所。她说:“我不需要过奢华的生活,在附近小贩中心用餐就行了。可别人看我的外表会以为我的花费一定很大,其实不然。”

这样的心态或许和尼克拉的成长背景有关。她的父亲曾是一名外交官,她从小跟着父母在日本、加拿大和非洲等国家生活过。“很多人都会说我不是典型的英国人。”

尼克拉还是新加坡调解中心的调解员。她深信人都是一样的,牢记着没有人比谁更好的道理。“就像外籍女佣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出国工作,我何尝不也希望孩子过得好,只是机遇让我们处在不一样的环境。”

帮新加坡女友填补有关本地的回忆

克里斯托弗自2003年起移居新加坡。最初他不过是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电脑工程系当6个月的交换生,却从此定居下来。

他当时面对的第一个挑战是语言,“因为我只掌握英语会话的基本能力,加上Singlish的口音对我更是困难,好在大家愿意接纳我。”

他的父母和家人都住在法国,偶尔来新度假,所以他把未婚妻的家人当作自己的家人般看待。

未婚妻曾有好一段时间住在国外,约8年前才回到新加坡。他就帮忙填补她不在新加坡期间,有关新加坡的回忆。两人还彼此开玩笑,克里斯托弗比新加坡人还像本地人。

不要对新事物随便臆断

还算新客的卡琳出身音乐科班,当了多年的专业钢琴手,目前放下过往事业,重头开始修读管理心理学学位。这段期间,她也开始学习中文,通过网络越洋跟在中国西安的老师上课。

中文可是她的第八种语言,也是最难掌握的语文。“以前我是靠听力学习,中文是象形文字,不能这么做。这是很大的挑战,但我获益良多。”

或许因母亲是哥伦比亚人,多元身份让卡琳想要寻找自己的身份。她自15岁离开瑞士,在哥伦比亚、美国、德国等国生活过。

她说,在新地方一定会遇到困难和挑战,最重要的是不要随便臆断。“我们要去接受人或环境原本的样子,而不刻意归类或简化他们,让误会有时间化解。”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