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仍得朗读短文,原有的“看图说话”和“会话”将以“看录像说话”取代,口试占比仍是25%。今年的小五生料从下月起登入试用平台,了解新口试程序。
胡洁梅 报道
ohkm@sph.com.sg
配合母语“乐学善用”愿景,约3万9000名学生明年在小六会考母语口试中不再“看图说话”,而是以“看录像说话”形式应考,通过更生活化的情境来应用语言。今年的小五生将练习,以熟悉新的考试格式。
母语检讨委员会在2011年公布报告时指出,除了调整教学法,考试方式也要更侧重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贯彻“乐学善用”教学目标。O水准和A水准母语B会考率先自2014年起改用“看录像说话”,小学离校会则从明年起采用新的口试格式。
小学生仍得进行短文朗读,原有的“看图说话”和“会话”会以“看录像说话”取代,加上听力、作文、语文试卷各环节,口试所占的分数比率仍是25%。
受访教师:
新模式强调“华语活学活用”
圣安东尼小学母语部主任吴奕成受访时指出,学生口试时会先看一段长约一分钟视频,考官主要有三道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会话:第一道题会要求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做叙述;第二道题是分享经历;而第三道题则会要求学生发表意见,题目都围绕着视频内容。
他举例说,一段以“好人好事”为主题的视频,考官先要求学生形容他在视频看到的一件好事,再来要求学生叙述别人曾经为他做的好事,最后以“如果学校举办好人好事周,你有什么看法”这类题来测试学生表达意见的能力。对于能力弱的学生,考官也会适当地提问,给予引导。
吴奕成说:“新的口试格式不见得会让学生更易于取分。之前的看图说话格式,学生一般有一个框架照着练习,甚至背一些句型,图片总会有一件‘正确的事’和‘不正确的事’让学生形容。新的‘看录像说话’其实更考验他们的临场反应,强调华语是活学活用的语言。”
为了让学生熟悉口试格式,各小学预计下个月让小五生登入一个试用平台,了解考口试的程序。学生进入考场前都有10分钟准备,利用电脑阅读短文和观看视频。
另一方面,教师可利用现有iMTL乐学善用互动平台的视频库与学生练习。由教育部制作的视频主要围绕学校和社区生活,传达价值观等。学生可登入平台,在观赏视频后录音,并将录音挂上平台方便教师点评,或供同学互评。教师也能搜索适合的片段供学生练习。
口试格式调整初期对教师在设题上多少增加挑战,他们得寻找题材来测试学生。学校一般会向制作公司购买,也能与同属校群的学校相互协作,共享资源。
部分家长担心备考材料不足
吴奕成指出,校方在年初向小五学生的家长讲解了新格式,家长比较关注的是如何找资源来帮孩子准备口试。他解释:“虽然口试形式改变,但会话技巧的练习已融入各年级的华文课,课文穿插会话学习活动,学生不缺练习机会。”
圣安东尼小学五年级学生蓝祉璇(10岁)认为,录像的内容生活化,教师所提的问题也让她有机会分享经历,她从练习中可以学习更多词汇。
不过,家长也关注孩子应考的准备。自雇者张裴玲(43岁)的儿子明年上小六。她说:“现在的孩子都比较喜欢动态的东西,口试的调整相信是必要的,但录像说话的参考资料在市场上还很少。孩子只有一年多时间准备新格式,我会关注准备工作是否充足。”
教育部受询时指出,教育部自2012年起提供新的教学指导手册、教材等,支持教师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超过八成的华文教师已接受相关培训,能利用视频库等来指导学生。
为提升考试程序的效率和准确性,教师也会把口试分数输入电子系统。新加坡考试与评鉴局已向各校讲解新的考试格式和所需的资信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