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编程”运动全球兴起 22亿人为之疯迷

字体大小:

“编程”和我有什么关系?如果你还这么想,就落伍了。近年来,从网页、云端、App、大数据、物联网,科技占领全世界,软件人才晋升最抢手的角色。2013年美国公益组织发起“一小时编程”运动,如今超过180个国家、22亿人都在疯迷。今年1月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做出政策宣示“电脑科学不再是选修能力,而是基本能力”,并投入预算到全美国的学校,增强电脑科学教育。台湾也正小跑步,全力跟上这股全球程式教育热,从校园到上班族,都抢着帮自己镀金,积极掌握未来世界的沟通语言。

文╱黄维玲

身为苹果公司执行长,库克(Tim Cook)所到之处,众人总会纷纷起身,恭谨招呼。

但这天却不太一样。当他踏入这家苹果分店时,围坐在电脑长桌的那18个人,或盯着电脑若有所思,或交头接耳讨论,没人多看他一眼。

库克悄悄走近长桌,慢慢绕行,有时候弯下腰来问问题,但大部分时候,他只是饶富兴味地站在后头,微笑观看。

苹果468间分店 变身临时教室

这是2015年12月9日在曼哈顿上东城苹果分店的一景。当周是“资讯科学教育周”,全球468间苹果分店都变成临时教室,邀请附近小学的学生前来参加“一小时玩编程”(Hour of Code)活动。

对这家苹果分店而言,当天最大的贵宾并非专程从硅谷飞到纽约的库克,而是书桌前这群八、九岁的小朋友。这些小孩以前可能买不起iPad,或只知道可以用它来听音乐打game;但这天他们第一次发现,只要移动萤幕上的积木,就可以命令“星际大战:原力觉醒”的BB-8机器人执行任务或做出游戏,而且一点也不难,他们大多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完成。

小孩的投入,让库克惊喜不已,他说,未来的教室应该像这样,让学生兴奋、热烈惨与、互相合作。他告诉小朋友:“如果你早点开始学编程,一定比我这老头儿学得快。”

逾180国家、22.5亿人掀起“编程”风潮

引导小孩接触编程,用心良苦的不只有苹果公司。事实上,发起“一小时玩编程”运动的,是2013年成立的美国公益组织Code.org,热烈响应的企业,还包括微软、面簿、亚马逊、Google等。

主办单位呼吁,任何人只要有心,无需经验,都可以在任何地方办活动;而不管你是4岁还是104岁,都欢迎来学习。至今,Code.org已在180多个国家,用45种语言,办过近20万场活动,惨加人数超过22.5亿人,堪称史上最盛大的全球学习活动。

不只科技业 各界争抢软件人才

最终目标是希望有朝一日,编程设计像语文、数学一样,成为公立学校的必修课。根据微软统计,光在美国,到了2018年就会缺150万名软件人才,但是美国中小学目前仅1∕10的学校有编程课程。

着急的可不只是科技公司。美国联邦政府届时也需要一万名资讯和网路安全专业人才。而运输、医疗、教育、金融服务也需要软件人才开发产品或协助服务转型。事实上,1∕10以上的科技工作是在科技业之外。

即使是现在,有本钱诱以高薪的Google等跨国大企业,也找不到足够的软件工程师。因此各国政府和民间团体都渐渐体认到,培育软件人才已是燃眉之急。但是也有不少人对这股“人人学编程”热潮不以为然。美国巴布森学院(Babson college)的资管教授戴文普(Tom Davenport)认为,会编程不见得能保障小孩的未来,“10年内,大部分编程的活儿可能根本都被机器取代了。”

此外,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统计,2012年最热门的工作,有九成在2003年根本不存在,有谁能预测,未来究竟需要具备什么本事?

甚至连当今最有影响力的电脑科学家、Linux作业系统的发明人托佛兹(Linus Torvalds)也反对:“我真的不相信每个人都需要学编程,这是很专门的领域,跟阅读写作和算术不能相提并论。”

训练想像、问题解抉力,让孩子接轨科技未来

其实,这和大多数编程教育推广者的初衷并不相悖。“我们在学校教音乐,并不是要让每个人成为小提琴家,”在英国提倡学校教编程的树莓派基金会(Raspberry Pi Foundation)教育发展总监碧尔(Clive Beale)说,她只是希望大家对编程如何运作具备基础的认识。

这种认识当然愈早开始愈好。Code.org的策略师艾玛蒂(Roxanne Emadi)表示,八岁小孩没有成见,可塑性高。即使只是做出间单的游戏,或编程操作机器人,他们看到作品动了起来就很开心。

更重要的是,编程需要高度创意,可以发展解抉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面对不断被科技改变面貌的世界。近几年,自动化横扫各行业,司机担心被自动车取代,邮差担心被无人小飞机消灭,基金经理人操盘绩效拼不过电脑……。唯有拥有创意,并具备运算思维的人,才能在冲击中屹立不摇。

运算思维=串联不相关的资料

什么是运算思维呢?先从一个小故事讲起。2011年寒冬,有一群年轻的软件工程师,为了响应非政府组织“用编程改造美国”(Code for America)抵达了波士顿。

他们原本的任务是在市政府驻守一年,帮波士顿公立学校架设一个全新网站。但是他们一到就碰到大风雪,整个城市瘫痪,只能在紧急救难中心帮忙接电话。他们很快发现,消防栓都深埋在大雪中,在人命关天时,消防人员却常常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寻找消防栓、铲雪。

当时有个市政府员工告诉编程小组,市府有份名单,上头有波士顿1万3000个消防栓的所在地点。编程小组灵机一动:何不让住在消防栓附近的居民帮忙,把消防栓从雪堆中剷出来?

编程让居民认养消防栓

从此,波士顿有个“认养消防栓”网站(adoptahydrant.org),介面极间单,上头有波士顿地图,如果你愿意在大风雪后帮忙住家附近的消防栓清除积雪,就上网认养。地图上标有绿色图档的,代表已有人认领,红色则是等待认养中,至今已有500多个被认养。

这些年轻编程设计师最大的贡献,不是他们的软件,而是他们思考的方式:把两组原本不相关的资料(消防栓地点+热心的居民)兜起来,得到新发现。这,就是运算思维。

运算思维的起步就是想像力。每个编程设计师都知道,最难的不是编程,而是想出到底要用编程解抉什么问题。无论你从事哪一行,都可以想像,如何把一组数据(票房、顾客地址、冰箱温度……,任何可以分类、计算、追踪的资料),跟其他数据结合,发掘新东西。

未来的新世代,无论是在科技公司上班,还是立志改造社会,如果懂编程,就可以不假外求,一有想法就动手实践;如果不太会编程,只要具备运算思维,仍然可以号召编程高手,一起努力。

诚如网际网路发明人柏纳李(Timothy Berners-Lee)所言,这是何等的改变,何等的挑战。又是何等的机会!

(本文获台湾《远见杂志》授权转载刊登,原文刊登于该刊2016年4月号)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