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艺节2017

曾经沧海难为水——再看《暗恋桃花源》

《暗恋桃花源》糅合喜剧与悲剧,古与今,让人笑也让人落泪。(Jack Yam摄影,滨海艺术中心提供)
《暗恋桃花源》糅合喜剧与悲剧,古与今,让人笑也让人落泪。(Jack Yam摄影,滨海艺术中心提供)

字体大小:

十年前看台湾明华园加盟的20周年版,绚烂精彩,大喜大悲交集,我们几个南大中文系的同学,在剧场课的期中报告中以“寻找刘子骥的女人”切入,看这个游离在《暗恋》与《桃花源》之外的奇异角色,如痴如醉地陷入那个“不存在”的男子——刘子骥——与她之间的未竟约定。

无论戏中戏,戏外戏,《暗恋桃花源》都指向海峡两岸的政治历史问题,大时代底下小人物何其渺小的境遇:江滨柳与云之凡的苦涩爱情,以及江滨柳与江太太之间将就的婚姻。身体即政治,江滨柳怀想遥远青春时代的恋情,那个祖国大陆发生的一切,因乱世区隔,最后不得不感慨:这么大的上海我们相遇了,没想到小小一个台北却将我们区隔开来。

命运弄人。

《暗恋桃花源》之所以“经典”,还在于赖声川等创作者不甘于耽溺悲情,在《暗恋》之外加入喜剧《桃花源》,改编陶潜的武陵人故事,以笑闹的方式重新审视过往美好的乌托邦特性,原是如此荒诞,不切实际。只可惜一切一如布景里那棵“逃出来的桃树”,在演出结束时,还是被画上去了,回到了桃林,深陷在那片粉红色的虚妄之中。

时过境迁,年轻一代又该如何记忆那段历史?

或也诚如扮演云之凡的朱芷莹所说的:“山茶花很难演呃——”

“你不懂!”——剧中导演显得如此无力。那朵完美的白色山茶花,似乎不容玷污。可谁又有那诠释的权力呢?

这部戏会一直经典下去

《暗恋桃花源》30周年版本登陆“华艺节2017”,自然让戏迷兴奋不已。那些荒诞不经的段子还是让大家笑开了怀。大家喜欢顺子,而不是老陶、春花和袁老板,顺子是赖声川创造出来的一种神启式人物,跟那疯婆子一样。至于江滨柳同云之凡、江太太之间的爱情纠葛,无论看多少次仍赚人热泪。

不过许多和我一样看过20周年版的朋友,或许会感到不满足,当年明华园的加盟的确让《桃花源》升华了,而今屈中恒、唐从圣与张本渝的组合显得有点能量不足。当年歌仔戏的(台湾)戏曲文化符号,让桃花源的(传统中国)文化政治所指有了更深刻的再现。

至于《暗恋》,十年前观看尹昭德、陈湘琪动人演技的记忆始终左右着我对樊光耀、朱芷莹的看法。身边友人埋怨樊光耀演得有点过,太字正腔圆。我有同感,却打趣地说:“所以(剧中)导演不满意他呀!”

——或许我们自己也都陷入了回忆,不可自拔。

回忆总因时间距离遥远而变得神秘变得美,某个时刻,我们也都成了江滨柳,更执迷的话,就要变成那个寻找刘子骥的疯女人了吧。

《暗恋桃花源》为新中国历史提供了记忆的辩证法则:你不能全悲,亦也不能全喜。而今的政治社会现实也告诉我们,这部戏会一直经典下去,一直演下去,让人笑,让人哭。

至于谁是刘子骥?

陶渊明《桃花源记》里最后一句这么写道:“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