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反恐

生活还是要继续 ——恐袭现场没有悲情

字体大小:

记者侧记

“那地区已经封锁了。”操着印度口音英语的德士司机听我说要到纽约市钱伯斯街、西街交界处,淡淡地这样回应。

“你就载我到最靠近的地方吧。”他知道我要去的是纽约前天发生恐袭的地方。“好,就让你在距离两条街的地方下车。”司机依然带着淡然语气。

车子从纽约市繁忙的第五大道驶去,街道上尽是拍照留念的游客和行色匆匆的上班族。车速之慢让我开始焦急,问司机平日交通是否也这样繁忙,他只说:“快速公路关闭了,大家都挤到市里的街道来。”

到了某条商业街,眼看车子动弹不得,司机干脆开门下车,把香蕉皮丢到路边的垃圾桶后,再施施然回到车上。

终于来到曼哈顿下城脚踏车道的恐袭事发现场附近,一列的媒体广播车、大批维持治安的警员、许许多多从四面八方来一窥究竟的外国游客,看来方才让我感觉到对恐袭漠不关心的德士司机,可能只是占少数。

毕竟,10月31日下午3时许(美国东岸时间,新加坡时间凌晨)发生小卡车冲向脚踏车道,夺走八条人命并且导致10多人受伤的恐怖行径,是纽约市遭遇九一一时隔16年后,再次经历恐袭。当天,多少孩子甚至是他们的父母穿上奇装异服,挨家沿户地喊着“trick or treat”,“威胁”讨糖果不果就会制造恶作剧,他们却不幸遇上恐怖分子精心安排的最大“恶作剧”。

11月1日近中午,距离恐袭现场数百公尺的道路依然被栏杆封锁,除了警车和官方车辆,其他车子都不得靠近。街道两旁被挡在栏杆外的新闻工作者眼看没什么动静,纷纷转去采访到来现场的路人,然后对着摄影镜头述说着所目睹到的种种。

从西班牙到纽约市来旅行的游客狄娜(化名)一下飞机就到现场,她胸前挂着一台相机,不敢相信16年前发生骇人恐袭的世界贸易中心,其实就在不远处。

旅居纽约市将近20年的黄姓男子(30多岁),就曾经历过九一一恐袭事件,在钱伯斯街(Chambers Street)附近学校任教的他坦言:“这回心里还是恐惧的。”

从巴西到纽约市生活了12年的安德利亚(Andrea, 39岁)前天事发时,就在附近接下课的女儿。“我看到每个人都在仓皇奔跑,然后就听到枪声,我赶紧抱起女儿逃命。”

安德利亚目前的心情算是平静下来了。“我暂时会亲自接送女儿上下课,不会让她下课后到托管服务中心去,一直到整个事件告一段落。”

事发现场是许多家庭都爱居住的翠贝卡区(Tribeca),脚踏车道旁边就是一所小学,孩子们如常玩耍嬉戏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批新闻工作者和警员齐聚的紧张氛围。但保护孩子的教职员不敢松懈,一看见有媒体往校园内拍摄便即刻喝止。

学校外的一角,不知道是什么人放置了几束鲜花,花朵在热闹紧张的氛围里更显得孤寂。平日迎来不少旅客的九一一纪念馆,在恐袭翌日也相对冷清,站在广场哀悼的游人相信更是百感交集。

不过,纽约这座繁华城市并没有因为恐袭而停下脚步,即便是恐袭当晚的万圣节街头派对也没取消,只不过加紧了安保措施。

心存感激的居民还不忘向驻守现场的警员道谢。“是要学会看开的,生活还是要继续。”这是许多纽约客的心情写照。

新加坡官方不断提醒,恐袭不是万一,而是何时,关键是恐袭隔天如何如常过活。纽约客以行动告诉我们:恐袭隔天,一座城市最不需要的就是悲情。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