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报告》问卷调查当中,有近六成人认为由于部门利益作祟,有人把权力变成与民争利的工具。 (北京综合讯)本届中国政府将简政放权、激活市场和社会活力作为重要改革目标,但行政部门的部门利益,将成为改革的最大阻力,使中央的政令在实施中大打折扣。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推出的蓝皮书——《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报告(2014—2015)》,本月25日在北京发布。 为了解基层对于行政审批改革为重点的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看法,课题组在全国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象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 课题组共发放了500多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65份,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群体中,有局级干部31人、处级干部251人,两者相加占比达到六成。 据《京华时报》报道,课题组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简政放权、激活市场和社会活力改革中有可能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排在第一位的答案是“部门利益作祟,有的把权力变成与民争利的工具”,认同此观点的有271人,占比近六成。 此外,在回答地方政府承接中央下放的职能,并向下放权,会不会出现“梗塞”时,四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会,部门本位主义思想,决定了会把一些有油水的职能留下,没油水的职能转移出去。” 据中新社报道,报告副主编、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超过四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地方政府在承接中央下放的权力时,会按照自身的利益本位思维进行筛选,有选择地往下放权,使中央的政令在实施中大打折扣。鉴于调查对象大部分为党政机关干部,调查结果值得高度关注。 至于本轮改革中,各部门、各地方按中央要求晒权力清单、亮权力家底,是否就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调查结果显示,回答“可以”和“值得期待”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二,但也有10.5%的被调查者认为“不看好,小鬼难缠,不属于权力清单上的其他小动作最可怕”。 在问到如何改进公务人员不守法的行政行为时,接近四成被调查者强调要“制定严格的公务人员行为准则,违反者就要受到相应处罚”;同样有近四成被调查者认为,“地方政府不介入微观经济,不插手行政职能之外的事情,就会最大限度地避免非法行政行为”。 对此,汪玉凯分析说,公务人员不守法,与复杂的执法环境等因素直接相关。他说,目前中国政府行政运作中,还存在很多脱离实际、用人不正之风等问题,“对于基层公务员的苦衷也许局外人很难真正理解。这说明,从整体上改善从政环境,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