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情

过去五年四川藏族物质生活改善

字体大小:

中国有将近四分之一藏族人口居住在四川藏区,自2009年以来,官方累计在四川藏区投入了300亿元(63亿新元),以推动住房、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文化发展、扶贫等惠及省内近150万藏民的政策。

游润恬 四川甘孜报道

yewlt@sph.com.sg

四川藏族人过去五年的获得感增加了吗?在物质生活层面而言,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中国有将近四分之一藏族人口居住在四川藏区,为了展示官方对藏族政策倾斜的成效,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日前首次与中国外交部合作,开放门户接待包括《联合早报》在内的九家外国媒体到这个鲜少对外媒开放的地方,进行采访。

2008年的西藏骚乱震惊中外,此后中国政府明显加大了对藏民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记者此行了解到,自2009年以来,官方累计在四川藏区投入了300亿元(人民币,下同,63亿新元),以推动住房、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文化发展、扶贫等惠及省内近150万藏民的政策。

上述款项是直接用于民生政策,相比之下,川藏地区各地财政收入微薄,例如甘孜州一年全部的财政收入才30亿,政府对藏区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之大,可见一斑。

为藏区年轻人量身定制职业培训

在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的课室里,20岁藏族姑娘张灵端坐在书桌前低头画画。从她一身黑色皮夹克搭配银色耳环和长珠链的时髦装扮,你很难猜到,她正在学习传承一个古老的藏族文化——唐卡(以藏传佛教、西藏历史等为题材的卷轴画)。

张灵告诉《联合早报》记者:“我喜欢画画,去年开始在这所学校学画唐卡,这是一个定向培训课程,毕业后会被安排到文化中心或博物馆上班,不怕找不工作。”

除了唐卡,甘孜职校开设的其他专业培训领域包括双语(汉语和藏语)教育、双语文秘、畜牧兽医、现代农艺、财会、旅游等,这些都是为甘孜州未来的人力需要而量身定制的课程。

下来五年,甘孜州政府还将出资开发一万个公益岗位,把毕业生吸纳入公务员体系。

甘孜藏族自治州州长益西达瓦回答外国记者时说:“只有培养人才,这个民族才有希望。”

2009年,四川是最早落实藏区“9+3”(即九年义务教育以后,接受三年职业培训)免费教育计划的省,至今已累计招收五万多名藏区学生,其中87%来自较缺少教育资源的农牧民家庭。官方数据显示,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98.8%。

政府在藏民教育上的投入,如今也见到了成效。官方统计数字显示,2010至2015年,四川藏区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取得年均22.5%的增长,增幅是城镇居民的一倍。

教育是让下一代有更好的未来,医疗则是保底,是挽救藏民的生命与确保他们的健康。

在甘孜州人民医院动手术后的第八天,肝脏被切除三分之二的西然曲卓(41岁)虚弱地躺在病床上。她虽然苍白无力,但却显得很安详。她通过朋友翻译说:“医生说手术很成功,我只需要放心养伤。几年前政府给了我们医保,所以我也不担心医药费。”

西然曲卓是来自青海的尼姑,患了藏区常见的包虫病,曾看过附近的医生,但一直治不好,听从寺庙的人介绍到了甘孜治病。

扩大医保低保社保覆盖率

在四川藏区,包虫病这种慢性寄生虫病是藏民生活中的一项隐患,治不好可能致命,即使治得好也可能因病返贫。州政府双管齐下,一方面扩充医疗卫生设施,如扩建医院和增加医务人员,另一方面扩大医保、低保、社保的覆盖率。甘孜州人民医院的负责人说,一些包虫病病人只需要支付医药费的二三成。

甘孜州藏族占人口的八成,甘孜州人民医院的病人自然以藏族人居多。医院内有懂藏语的导医人员和志愿者,他们会在大厅协助指引病人到正确的求诊部门,或在病房为病人和医生翻译。

记者被带到甘孜州人民医院崭新的第二医区参观,据说医院扩建后能减少病人等候看病的时间,但偌大的医院里病人不多。负责人解释,现在是上山挖冬虫草的季节,多数慢性病人会等到季节过后才来复诊,所以医院里现在只是急症病人。

除了教育和医疗服务以外,甘孜州近年也如火如荼地展开基础设施建设,例如让全州九成地区接受国家电网覆盖,津贴在高山地区,无法被国家电网覆盖的家庭安装光伏发电板。多数农村地区的安全饮水问题也基本上获得解决。

在木格措旅游景区里工作的28岁藏族青年白玛告诉本报:“这几年生活好多了。以前电不稳定,通电后就没问题了。以前洗澡很不方便,我都不记得多久洗一次澡,通水后可以更经常洗澡了,现在是一星期一次。”

由于语言与行程方面的限制,记者只能跟懂汉语的藏族人聊天,他们都直观地回答说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各种物质生活改善的例子也信手拈来。

不过,在更好的物质条件与更舒适的生活方式以外,藏民对于精神上被同化的担忧,无法公开表达对原宗教领袖的信仰的无奈,采访中也会不经意流露出来。现代化对藏民生活的提升与冲击,依然存有未解的问题。(上)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