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情

留陆港人:一国真的两制

字体大小:

香港回归中国大陆20年,港人在大陆生活享受的待遇,已随着大陆经济蓬勃发展、陆港经济实力逆转而明显不同;从初期享受“超国民待遇”与“外国人待遇”的政策优待,滑坡为今日无法与大陆人享有同等的国民福利,情况就如香港智库“一国两制青年论坛”不久前发布的《港人大陆读书就业身份待遇问题研究》报告:港人目前在大陆生活和就业都很不方便。

持有回乡证,但无大陆身份证的港人受制于公民身份,一概无法在大陆享受社会权利及服务,陆港两地学术界近年来针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多层面思考,多种因应建议包括“逐渐给予港人国民地位和相应的国民待遇”,让在大陆生活的港人,与大陆同胞一样享有平等待遇,防止陆港矛盾恶化,促进民族和国家认同。

在香港某家报章做编辑的傅霾澈(38岁)上个月参加了一个国情班,到北京学习。课程结束后他决定在北京多逗留几天,岂料一连串问题也随之而来。

傅霾澈接受《联合早报》记者访问时忆述,他最初向经济型酒店订房,酒店以他是香港人为由拒绝了。他于是改找三星级酒店,对方也说不接待香港人;他只好再升级查询,终于找到一家四星酒店愿意给他入住,过程中折腾不少,耗费多时。

后续的麻烦事接踵而来。北京地方大,不少旅游景点的位置远离地铁站和巴士站,傅霾澈原本计划骑共享脚踏车前往一些景点,但由于他没有中国大陆身份证,不能租借,最后只好搭地铁,下了站再步行到景点,消耗不少脚力。

他感叹,这些经历让他产生了困扰:为何香港已回归中国20年,大陆仍然视香港人是外人?

他说:“中央政府老是说中港一家亲,但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的却是港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和大陆人不一样。对我这样小时候从大陆移居香港的人来说,心理冲击不大,但若是地道的香港人,或多或少会因为这种不同的待遇而影响到对国家的认同。”

从外国人待遇到无法享受国民待遇 港人感受五味杂陈

香港回归20年,中港两地交往日益频繁,香港统计处的数据显示,目前在大陆定居的港人多达50万人,在大陆高校读书的香港学生也有1万5000人。随着两地经济进一步融合,港人北上生活、就业、养老,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过去20年里,港人在大陆的权利是“超国民待遇”与“外国人待遇”并存,享受了不少优待,包括利用简称CEPA的《大陆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获得了投资上的优待;大陆尖子为报考著名高校机会而在高考中受尽煎熬,港生的入学要求则相对简单。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待遇逐渐提升,在很多政策待遇方面一向与外国人看齐的港人,结果变相成了无法享受到大陆人的国民福利。傅霾澈遭遇上述生活难题的个案,只是冰山一角。

调查报告:目前港人在大陆生活就业很不方便

香港智库“一国两制青年论坛”连同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于今年5月至10月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进行了一项《港人大陆读书就业身份待遇问题研究》,共收回1154份港生和在职港人问卷,并与超过100名港人访谈。

该份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港人在大陆生活和就业很不方便。以就业为例,中国大陆1994年颁布《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大陆就业管理规定》,港人在大陆的劳动管理实行就业证制度,即港人在大陆就业前须经政府部门审批并出具就业证后方可合法就业。然而,不少受访港人对就业证的安排表示困扰。

报告指出,在大陆毕业生无须申请就业证而港生必须的情况下,有港生在通过招聘面试后被企业拒收,原因是办理就业证过程繁复,因此就业证的安排对港生构成不公平竞争环境。有些个案显示申请就业证耗时达两个月,部分港人索性放弃申请。

生活方面,报告指出,近年中国大陆有关买楼的政策越来越收紧,实施各种限购、限售、限贷、限外、限价等措施,既针对本地居民,也针对非户籍大陆人和包括港人在内的“境外人士”。

事实上,就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针对港人的购房措施也有很大差异。各地不一的限购政策导致有意在大陆发展的港人感到无所适从。

此外,近年中国铁路系统实行车票实名制,大陆居民只需通过二代身份证,就可在车站的自助设备上买票,若事前在网上订票,也可自助取票。但港人手持回乡证,每回都要到人工服务柜台买票、取票,经常要排队轮候,搭高铁的顺畅体验,远远不如大陆居民。

不少乘搭过大陆高铁的港人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都不约而同地投诉,若不想到大陆车站取票,港人可透过旅行社或中国铁路(香港)的门市买票,但每张要收取50至100港元(8.62至17.25新元)的手续费,这就意味搭高铁的成本增加了。

总而言之,受制于当前的公民身份区隔,老中青幼港人都无法在大陆享受同样的社会权利及服务:“双非”儿童(父母都不是香港人的香港儿童)在大陆接受教育须缴纳高价学费、中青年港人劳动力在大陆工作大多无法参与社会保险、香港老人家回大陆养老无法负担医疗,以及长期照顾的费用等。

让港人享有国民待遇呼声高

面对上述现象,香港社会近年有所反思。

早在2011年,中华总商会就已在“两会”提交提案,让港人享有国民待遇,“可以返(回)上海买A股、买楼”。香港民政事务局前局长何志平在2015年也指出,“香港人是中国人,却须付费在中国旅行社申办回乡证,非常奇怪”。

他建议在香港青年18岁的时候,免费给他们回乡证,证明他们中国人的身份,就像证明他们是香港的居民一样。

香港岭南大学研究助理教授温卓毅去年撰文指出,港人在大陆缺失社会权利,自然也缺乏民族认同的物质基础。如果香港特区政府希望“中国机会”能惠及更多港人,尤其如果希望鼓励学历一般、经验不足的青年北上就业,就需要考虑如何将他们纳入大陆的社会安全网。

近年陆港两地学术界开始有人提倡,当港人尤其是年轻人厌恶“政治中国”时,可以透过“社会中国”,让港人在大陆跟其他同胞一样学习、工作、生活,和香港社会近年浮起的分离意识竞争。

中国国家军事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王新建去年就提出多项建议,包括提议“逐渐给予港人国民地位和相应的国民待遇”,让港人与大陆居民一样,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国家建设和管理,共同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

大陆中央政府着手完善港澳居民留陆政策

今年7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香港时,首次表示中央将积极研究推出措施,便利港人在大陆学习、就业和生活,为港人到大陆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至上月召开的十九大,身兼中共总书记的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大陆与港澳互利合作,完善港澳居民在大陆发展的政策措施,体现国家对港澳同胞的关心和重视。

中国多部门相继出台政策 便利港澳居民在大陆发展

为了落实习近平讲话,中国多个部门近几个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便利港澳居民在大陆发展的政策,包括铁路部门今年6月在深圳站、珠海站、厦门站等部分火车站,相继推出港澳同胞自助购取票服务,进一步方便了港澳居民乘坐火车出行。

至8月7日,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北京会见到访的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时也表示,中国教育部将坚定支持香港教育发展,就保障香港青年学生在大陆学习、就业积极创造良好条件,研究出台相关便利措施。

即将出台《暂行办法》遵循2基本原则

为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港澳台居民在大陆参加社会保险有关工作,保障在大陆居住、就业和就学的港澳台居民社会保险权益,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正在研究制定《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大陆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目前,《暂行办法》正在征求国务院及地方相关部门的意见,并履行相应立法程序,适时发布实施。

中国国家部委研究员宋雅在9月份出版的香港《紫荆杂志》撰文指出,《暂行办法》在制定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港澳台居民与大陆居民享受同等权利;二是针对港澳台居民实际情况,对相关经办程序做出便利性的特殊安排。

宋雅说,据透露,针对未就业、未就读的港澳台居民在大陆参加社会保险的要求日益强烈的情况,为减轻其在大陆居住的后顾之忧,《暂行办法》或考虑将上述人员纳入适用范围,允许其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关补助由各级财政承担。

他指出,《暂行办法》还将考虑对已在台湾、香港、澳门享有社会保险的港澳台居民,允许其申请不在大陆参加部分社会保险险种。

港人希望中央政府更开放

不过,许多港人还希望中央政府能更开放一些。香港最大的亲建制政党民建联主席李慧琼早前接受《星岛日报》专访时表示,要吸引港人北上,最重要的是提供发展机会和便利措施。

李慧琼建议港人日后可申领大陆身份证,方便使用大陆电子支付系统,包括共享脚踏车、买高铁车票等,“一切从方便出发,如果港人觉得返大陆很不方便,返去(回去)的意欲会低好多。”

李慧琼还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下,中央政府可考虑在珠海一带兴建“香港村”,由港府及珠海市政府共同规划,兴建香港式的政策性住房让合资格的居民申请,“因为香港年轻人‘上车’(首次置业)实在太难,以现在一年只有5000个居屋(香港的其中一种政策性住房),真的是杯水车薪。”她认为,在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形成“一小时生活圈”,突破民生瓶颈的契机就出现了。

分析指出,随着中共十九大报告写明,中央将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大陆发展的政策措施,表明中央对港人在大陆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关注,一系列的利好措施还将陆续到来,此举可为港人尤其是年轻人提供更多机会,同时也让他们对中国大陆有更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落实“一国两制”营造有利的新局面。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