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政局

刘惟诚:党选后的巫统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马来西亚巫统在6月30日顺利完成了政党改选,代主席阿末扎希以93张区票当选新一届的掌舵人,而另外两名劲敌,即原任巫青团长凯利和前财政部长东姑拉沙里,则分别以51票和23票败北。党选成绩一出、阿末扎希宣布中选后,马国主流舆论出现一片惋惜之声,觉得巫统已错过改革机会。更有论者认为,这是巫统拒绝改革的表现,有走回种族激进路线的迹象,丝毫没有因为失去政权而反省。


其实,对于这套主流想法,是仍有讨论空间的。先说巫统在2013年正式推行的“选举人”直选制度。巫统的政治版图在全国共划为191区,每区设一个区部,在高职竞选的投票中,则每个区部代表一票。这张区票又是怎么产生的?每个区部下辖一定数量的支会,在中央党职改选进行时,支会代表将按意愿投选,而投票结束后,相关区部将对旗下支会代表的选票进行统计,再以“多数决”的方式决定区票。


比如,巫统在雪兰莪州雪邦的区部拥有54个支会,若当中的23个支会有绝大部分党代表支持A,而B却获得31个支会支持,意味着后者将获得雪邦区部的一张区票。在这种模式下运作的党选,让巫统基层的声音更容易被听见,投票倾向也更能准确地反映基层的想法。因此,仅以区票来断定巫统拒绝改变,是不准确的,因为14万张的支会选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支持率,代表着相关参选人在党基层所获得的支持。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