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动态

学者:国际法庭仲裁结果可能不利 中国在南中国海课题努力争取他国支持

字体大小:

受访学者分析说,南中国海仲裁案不只是法律战,也是外交战和舆论战。中国意识到,仲裁结果很可能不利中国,中国若坚持不执行判决,会受到部分国际社会批判,因此努力争取他国支持中国或至少保持沉默。

游润恬

北京特派员

yewlt@sph.com.sg

 

菲律宾提交国际法庭的南中国海仲裁案判决在即,中国开始展开外交游说,本周成功地发出柬埔寨、老挝、文莱支持中国在南中国海课题立场的信号。

受访学者分析说,南中国海仲裁案不只是法律战,也是外交战和舆论战。中国意识到,仲裁结果很可能不利中国,中国若坚持不执行判决,会受到部分国际社会批判,因此努力争取他国支持中国或至少保持沉默。而把南中国海视为中美实力较劲试点的美国,自然也会影响其他国家向中国施压。这场外交斗争今年将愈演愈烈。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本周访问文莱、柬埔寨和老挝,并在与各国外长见面后向媒体发出相同的信号:中国处理和应对南中国海课题的立场获得这些国家的理解和认可。

老挝是亚细安今年的轮值主席国,和柬埔寨一样接受了中国巨额捐助。文莱是与中国在南中国海有主权争议的国家之一,但同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其他声索国相比,文莱与中国的矛盾最不激烈。

判决料5月底或6月初公布

根据中国外交部消息,文莱、柬埔寨和老挝与中国取得共识的具体想法包括,各国应有权自主选择解决南中国海争端的方式;各国可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作出排除性声明,把某些争端排除在解决争端的强制性制裁之外;各国也应直接与当事国通过磋商和谈判和平解决领土和海洋争议。

针对与中国关于诠释《公约》条文的分歧,菲律宾2013年向海牙常设仲裁庭提起诉讼。法庭预计5月底或6月初公布判决,结果预计不利中国。中国已多次表明不参与这起由菲律宾单方面提出的仲裁案,并称既然已作出排除性声明,所以不必接受和执行法庭判决。国际法律专家则普遍认为,中国不执行判决是违反国际法的精神。

王毅22日借与柬埔寨外长布拉索昆见记者的平台回应上述批评时说,所谓提起仲裁就是符合国际法、不接受仲裁就是违反国际法的说法,在国际实践当中根本站不住脚。一味以此向中方施压,不是政治上的傲慢,就是法律上的偏见。

中国此前也尝试说服其他国家支持其相关立场。王毅早前在会见访问北京的斐济外长昆布安博拉后,中国外交部称斐济支持中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主张。但斐济政府随即澄清说,斐济并没有支持中国的立场,而是坚守不结盟政策。

中国表明不执行仲裁判决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前个星期七国集团外长会议以不点名方式批评中国在南中国海填海等行动,这令中国很担心,这是西方国家和区域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向华施压的新外交战。

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明江向本报分析仲裁结果出炉后可能出现的局面:美国的航行自由行动会更有针对性、更高调、更频繁;菲律宾等周边国家的渔船和执法船,也可能会尽量在仲裁结果允许的空间内开展活动,目的是逼中国反应。

他说:“中国应该怎么反应,确实很棘手。如果不反应,就等于默认判决。如果反应,就会被视为违反国际法,挑战国际法权威。”

中国学者和官员多次表明不会执行仲裁庭的判决,这有可能使中国受到许多国家批评。李明江说,这是为什么中国要展开外交游说,争取其他国家表态支持其立场。“或至少保持沉默,那对中国已经是有利的。”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