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局势

柳金财:中华民国是两岸统合黏合剂

位于台北的中正纪念堂。(档案照)
位于台北的中正纪念堂。(档案照)

字体大小:

中华民国前总统马英九日前于“严家淦法学讲座”演讲重申,“九二共识”中的“一中各表”,不会表成“两个中国”或“一中乱表”,认为两岸互动解决方案应是“主权互不承认,治权互不否认”。

他同时指出,中华民国宪法行宪已满70周年,制宪是在中共建政前完成,根据宪法规定不可能有“两个中国”的问题。马指出中共曾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出现“两个中国”;并反指“大陆常说台湾在搞两个中国,最先搞的是大陆吧。”此论有其事实根据,两岸当局若能尊重历史及承认政治现实,中华民国应可以成为两岸统合的平台。

首先,“一个中国,两个国家”是中共首先造成。中共于1931年11月7日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并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这是在共产国际支援下所建立的政权,并与当时在南京的国民政府分庭抗礼。这一政权不仅主张捍卫工农权益,也提出各民族拥有独立自决权。之后,中共又于1949年10月1日宣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北京为首都。

中共政权先后在大陆地区成立两个不同国号的国家,此皆在中华民国仍继续存在时所创造。在中华大地的两个政治现实,是存在中华民国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享誉国际法学界的已故丘宏达教授曾论及,毛泽东是第一个主张并实行“两国论”的人,为“两个中国”的始作俑者。共产主义革命并非只是夺取政权而已,而是建立新国家、新政权及新世界,并非单纯的执政权变更,否则犯不着变更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号,继续使用中华民国即可。

其次,大陆当局坚持“一中原则”,但却又创造另一国家,并以其所创国家为主体,宣称拥有中国代表权,形成两国并存又不互相承认且争夺代表权的政治僵局。中共另建新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非在中华民国宪政体制下取得政权,难以论定为完全的国家继承、政府继承。

换言之,在“一中原则”下,短暂的政治实然面是存在“两个国家”,但双方皆试图统一对方而成为“完整中国”。在未真正统一成为“一国”时,过渡期间存在的“两国”现象看似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实则隐含“两个国家”走向“一个国家”。

无论是前总统李登辉或陈水扁,皆曾持“未来一个中国”愿景及主张,由“两岸两国”走向统合建造“两岸一国”的“整全国家”。

就大陆当局而言,“一中原则”是过去式、现在式及未来式;国民党当局则是立场反覆,李登辉接受过去式、未来式的一中,但不接受现在式的“一中原则”;陈水扁则是提出从“一中议题化”走向“未来一中”;马英九则是接受三种时态的一中;至于蔡英文则欠缺对“一中论述”时态界定,但因在扁政府执政时期曾担任陆委会主委,她也力主过“未来一中”是台湾民众选择之说法,其对“一中原则”的态度是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再者,“一中原则”的历史角色从两岸互斥零和走向和平统合。大陆当局曾批判国民党执政时期所提出的两岸定位,无论是“一国两府”“一国两区”“一个中国、两个政治实体”“一个中国指向的阶段性两个中国政策”“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弹性外交”“务实外交”都是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等。“一中原则”在从冷战时期到2000年台湾政党轮替前,发挥了坚壁清野、对敌斗争角色。

例如,1990年台沙断交、1992年台韩断交、1997年台非断交,1995年至1996年台海危机爆发,中华民国仍是力主“一个中国原则”,但依然蒙受断交国不断的外交挫败及军事威慑。2000年政党轮替后,大陆当局要求民进党当局回到“一中原则”轨道,而后有“九二共识”概念之建构,逐渐扮演和平角色,因为认同“一中原则”,两岸可以商谈终止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及台湾国际活动空间等议题。2008年至2016年马英九执政时接受“九二共识”,两岸共享和平红利、经济利益,台湾也因外交休兵而享有更广大国际空间。

最后,两岸关系的实质解决应是大陆当局体认到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拋弃冷战时期、国共内战的僵化零和思维,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从“一族两国”走向“一族一国”。台湾国族认同调查显示,民众普遍认为自己属于中华民族。但在中国人认同与台湾人认同方面呈现消长趋势,台湾人认同已超过半数,从1992年仅有17.6%增至1996年的34%,2000年民进党执政时增至40%,马英九执政后在2009年突破50%,2014年更飆高到60%。但2016年至2017年又分别下滑至58%和56%。

这显示尽管蔡英文政府不断被质疑采用一系列“去中国化”及文化台独策略,结果是台湾人认同下降、双重认同上升,中国人认同反而上升。从台湾国族认同变迁消长来看,两岸大合作与大交流并无压抑台湾人认同攀升,但采用去中国化策略,也无法压抑双重认同及中国人认同。

无论是现代国际法或是中国传统国体体制运作,皆能寻求建立具包容性、重叠复数认同的政治智慧。从现代国家联合模式经验来看,中华邦联、中华国协、中华联盟、一国两制皆是参照模式。

另外,借镜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安排的历史经验,大元帝国不仅包括行省也包括汗国,这些汗国俨然是“国中之国”,具高度自主性。故正视中华民国存在,协助扶持其国际参与,建立尊重包容性的中华国族认同,中华民国将会是两岸统一平台与黏合剂。

(作者是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