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局势

台府:惠台措施影响低但威胁安全 学者批当局论述矛盾

台湾陆委会将要求已在大陆申办台湾居民居住证者在台登记,并将适当管制这些民众担任重要、敏感的公职或参政权益。图为9月1日在广西南宁申领居住证的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周代祥。(中新社)
台湾陆委会将要求已在大陆申办台湾居民居住证者在台登记,并将适当管制这些民众担任重要、敏感的公职或参政权益。图为9月1日在广西南宁申领居住证的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周代祥。(中新社)

字体大小:

陆委会副主任委员李丽珍举例,今年1月至7月台湾对大陆投资金额达52.21亿美元(约72亿新元),同比减少2.77%,说明台商赴陆投资意愿减弱。过去半年多来,也没有公立与顶尖大学的师资选择离职赴陆任教。

经逾半年观察,台湾民进党政府判定中国大陆的31项惠台措施无明显影响,却认为北京一方面升高对台军事和外交压力,一方面推动拉拢台湾人民的磁吸政策,已对台湾构成巨大的国安挑战。但受访学者指出,台湾执政当局的评估存在矛盾,因为既然惠台措施影响不大,又何来国安挑战?

台湾的大陆委员会昨天举行记者会,针对“壮大台湾八大策略——因应中国大陆对台31项措施”发布实施成果报告。大陆国台办是在今年2月28日公布俗称“31项惠台措施”(台湾称“对台措施”)的《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内容涵盖金融、就业、教育、影视等多个领域,为到对岸发展的台湾企业和人民提供国民待遇。当时分析普遍认为,在两岸关系僵滞的情况下,具备强大经济实力的大陆跳过台湾官方提出惠台措施,直接诉诸台湾人民,不仅是要制衡台湾“天然独”世代的扩张,也意在透过两岸融合发展促成渐统。

20180907_news_tw_Large.jpg

为力抗对岸的“吸心大法”,民进党政府3月公布39项“壮台”措施,至今已完成其中23项,其中以提供补助居多。

昨天主持记者会的陆委会副主任委员李丽珍指出,依据各机关相关统计及“客观调查”,大陆31项惠台措施对台湾经济、教育、文化及医疗等各方面的实际影响“并不明显”。她举例,今年1月至7月台湾对大陆投资金额达52.21亿美元(约72亿新元),同比减少2.77%,说明台商赴陆投资意愿减弱。过去半年多来,也没有公立与顶尖大学的师资选择离职赴陆任教。

尽管如此,李丽珍强调,大陆近来标举“一个中国原则”及“反独”旗帜,一方面“升高对台军事恫吓、外交胁迫及政治打压作为”,一方面推动意图吸纳台湾经济、拉拢台湾人民的“融台”政策,最终目的无非是让台湾政府和人民变成大陆的“扈从者”,“放弃做自己主人的权利”,对台湾已构成巨大的国安挑战。

由于民进党政府拒绝承认以“一中”为核心的“九二共识”,两岸关系自总统蔡英文前年上台后急冻,北京不仅派遣军机和军舰频繁绕台,也加大力度压缩台湾的外交与国际参与空间,包括挖走五个邦交国、要求国际航空公司更改对台称呼,以及介入取消台中市明年主办区域运动赛事的资格等。

学者:当局“患精神分裂症”

针对陆委会的评估,研究两岸关系的台湾文化大学政治系特聘讲座教授陈一新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批评当局“患了精神分裂症”。

他说:“31项惠台政策如果没有影响,又怎么会有国安挑战?这是自我矛盾的论述,也显示陆委会的无奈。陆委会不怕的话,之前就不必警告学生不要跑,政策一定有影响,但他们已经没招了,所以即便有影响也不敢说,可见他们没搞定如何因应。”

台湾媒体上月报道,陆委会近期致函教育部与各大学,表明已成立“台生赴陆求学专区”,专文提醒台湾青年赴陆发展应评估风险。

陆委会昨天发布的报告并未提供今年赴陆的台湾学生人数,但提到去年的人数达2567人,与每年维持在2000多人的水平相符,因此当局推估对岸即便放宽收生标准也对台湾“影响不大”。

李丽珍昨天也提醒台湾企业与民众审慎考虑赴陆投资、就业和就学的风险,尤其作为“集权国家”的大陆,“缺乏对民主、人权的尊重”,近来更以“文革式的猎巫”做法要求企业和个人屈从北京的政治立场与意识形态。

另一方面,针对大陆本月1日起开放台湾居民申请居住证,陆委会昨天表示,政府体谅民众基于生活便利办理证件,但居住证具有“高度政治图谋的统战作为”,当局有必要采取管理措施加以因应。

陆委会因此将建立申报登记制,要求已申办居住证者在台湾登记,并对这些民众担任重要、敏感的公职或参政权益,采取适当管制。据《大公报》日前报道,台湾居民居住证开放申请首日,大陆闽、粤、浙、鄂地区申请者已突破4500人。

(记者是《联合早报》台北特派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