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财政预算案

无糖预算案 如何济民?

插图/张进培
插图/张进培

字体大小:

对抗冠病疫情导致我国出现庞大的财政赤字,政府在规划新财年的预算案时,会格外谨慎;各界人士也调整他们对预算案的期许,不强求政府派发更多“糖果”。

新预算案将围绕经济、智慧国、劳动队伍、社会,以及可持续发展这五大主题。

《联合早报》上周已详细报道各界对经济发展方面的看法,本周的‘实况报道’,进一步为读者说明各界对其余四个环节的愿望清单。

更系统化带领数码转型 赋本地商业生态新能量

20210207_news_budget2_Large.jpg
姑妈家私房菜去年采用电子付款平台PayNow并推出线上点餐服务后,成功获得5000元奖励,协助抵消员工薪资,缓解财务压力。(李健玮摄)

数码

上班族林毅维(28岁)最近到市区一家连锁餐馆用餐时,首次尝试了店内提供的数码点餐服务。原本以为能省去排队点餐的麻烦,没想到从扫描桌上的QR码到完成付款,整个过程就花了他将近10分钟。

林毅维说:“我不想半途放弃,所以坚持用手机把食物点完,但整个过程实在很离谱。数码化的目标应该是为使用者提供便利,而不是增加压力,适得其反。”

有过类似点餐经验的消费者其实不在少数。过去一年,本地企业尤其是面向广大消费者的餐饮和服务业在冠病疫情下纷纷加速数码化转型,但仓促的进程却难免出现颠簸,令数码化效益大打折扣。

由总部设在荷兰的国际支付技术公司Adyen近期进行的一项区域调查发现,新加坡有逾四成民众希望餐饮业者能利用科技改善服务体验,这包括“不必每次到店内堂食时,都得重新填写长长的点餐表格”。

优化数码服务需可观投资 小商家疫情下感力不从心

Adyen亚太区总裁Warren Hayashi受访时说:“科技本身并非目标,餐饮业者必须意识到科技其实还能协助他们的品牌以新颖方式吸引消费者,并为他们提供卓越的服务体验。改善顾客体验是个持续的过程,而科技将是关键的推动因素。”

商家指出,他们不是不明白个中道理,但要优化数码服务需可观投资,在疫情阴霾未散、经济又未复苏的大环境下,业者尤其小商家倍觉力不从心。

姑妈家私房菜业务经理陈晖达受访时说,餐馆去年采用电子付款平台PayNow并推出线上点餐服务后,成功在政府的强化数码能力奖励(Digital Resilience Bonus)下获得5000元奖励,协助抵消员工薪资,缓解财务压力。

餐馆生意近期虽已恢复七八成,却仍未脱离困境。餐馆下来希望能提升网站并增添功能,但所需成本估计2万元。陈晖达说:“其实不少同业都面对相同问题,但苦于资金不够,如果政府能持续提供援助,并扩大他们认可的供应商,这对我们来说会是极大帮助。”

目前,可供业者申请的政府数码援助计划种类五花八门,包括中小企业数码化计划(SME Go Digital)、强化数码能力奖励和零售电子商务增强配套等。

业者面对缺乏人才等障碍 根本问题拖慢数码化步伐

从事数码转型研究的新跃社科大学研究生事务办公室主任陈明礼副教授认为,虽然现行计划能帮助商家起个头,开启数码转型,但许多业者其实仍面对不少阻碍数码化的根本问题,如缺乏数码人才,而这些障碍都可能拖慢数码化步伐。

陈明礼受访时说:“中小企业下来可能还需要多方协助,让它们在推进数码化进程的同时,也能着手重新培训员工。”

他补充:“数码化转型不仅是采纳和使用数码方案,而是得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业务,因为人工智能、物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当代数码方案都为业务发展带来新的可能和能量。政府在思考2021年预算案时,不妨担当统筹的角色,以更系统性的方式,带领本地商业生态的数码转型。”

就业数据虽有改善 仍须努力保国人饭碗

人力

我国逐渐摆脱冠病疫情带来的困境,政府为保住工人饭碗及鼓励雇主招聘所做的努力已见到成效。政府国会人力委员会主席、全国职工总会助理秘书长朱倍庆认为,这是让人鼓舞的一件事情。

保障国人就业是去年财政预算案的核心内容。冠病疫情去年初在本地暴发后,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及财政部长王瑞杰先后在五个财政预算案中,推出雇佣补贴以及招聘奖励等不同计划,帮助国人保住饭碗。

上个月底发布的《2020年劳动市场报告》预估数字显示劳动市场去年第四季出现复苏迹象,本地居民就业人数已恢复到冠病疫情暴发前的水平,被裁人数连续一年半上升之后首次回落,失业率也连续两个月下滑。

更针对性支持航空业等领域 这两年毕业生需要就业帮助

朱倍庆说,他希望看到政府接下来能够为受到疫情严重打击、短期内前景依旧艰难而且暗淡的航空业和酒店业等领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继续为这些员工和企业提供支持是必须的,而且政府在聘用本地人和年长工人方面,可以有进一步的鼓励措施。”

他也指出,在疫情暴发这两年毕业的学生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尤其主修旅游或航空相关课程的学生,希望政府可以考虑为可能须要在另一领域进修的毕业生提供更多支持。

南洋理工大学航空工程三年级学生许申幸受访时说,虽然目前是大学生到各个企业实习的时候,但航空工程领域受疫情严重打击,所能提供的实习机会比较少。

“一些同学选择不到航空工程领域实习,转而专注于科研或者到其他跨国公司寻求机会。我希望当局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帮助,免得这个有发展潜力的领域错失人才。”

星展集团经济师谢光威受访时说,当局应该继续为航空和酒店业提供薪金支援,以及在近期致力于创造就业机会。“这些行业的技能提升和再培训计划应该持续,为疫情结束后做好准备。”

全国旅行社协会副会长余金虎则认为,政府去年推出的雇佣补贴计划和临时过渡性贷款计划为会员解决了燃眉之急,但各国的边境目前仍在封闭中,旅游业的前景依然非常不稳定。“多项援助计划今年3月就会结束,我们希望政府能够考虑延长计划的时限,继续为正在努力转型的旅游业提供支持。”

领导职总专业人士、经理和执行员工作组的职总助理秘书长郑德源则指出,许多白领员工仍然关注工作队伍中是否能够维持“新加坡人核心”。“我会继续吁请各界支持本地白领员工,尤其是40岁至60岁当中较为弱势者,希望能让他们免遭职场歧视。”

新跃社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特斯拉博士指出,雇佣补贴等援助计划确实保住了不少员工的饭碗,但计划一旦撤销,很多人可能还会面对失业的风险。“不过,援助计划的撤销如果能够配合经济复苏、就业前景改善的步伐,劳动市场就应该能够吸收这些劳动力。”

有商家仍面对人才短缺 呼吁放宽外籍员工政策

此外,有雇主提出,希望政府能够放宽外籍员工政策。金山岭集团老板洪鼎良指出,许多本地人不愿意上夜班,他旗下24小时营业的咖啡店人手紧张,得依靠外籍员工。“我也希望人头税不要一直调高,帮助中小企业控制成本。”

本地饮食集团Creative Eateries人事部主管王诗佳也说:“外籍员工入境人数有限,餐饮业目前是能有什么人就用什么人,希望当局能够减免外籍劳工税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茂盛(泉记)建筑私人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朱俊伟希望人力部能够批准更多外籍工人回返工作岗位,以及为安全措施、防护装备、额外的清洁与消毒等防疫开销,提供更高的税务回扣。

疫情加剧负面影响 心理健康须获照顾

抗疫

冠病疫情考验个人和家庭的心理韧性,面对在家办公、失业或就业不稳定、孩子居家学习等新现实,人们的心理健康须得到照顾,而这仰赖人民、私人企业和政府携手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慈善信托The Majurity Trust慈善总监陈恩伟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就他对于今年财政预算案的期望,指出这点。

他也反映,疫情期间,心理卫生服务的延误,加剧了精神疾病的负面影响,使得原本就被边缘化的群体,病情进一步恶化。

陈恩伟因此认为我国须资助更多计划,协助人们获取心理卫生治疗或早期介入服务,又或是尽早察觉到自身心理健康的恶化。此外,许多现有计划只是等待人们前来求援,应化被动为主动。

社区也能同医疗保健服务供应商携手,提供端到端(end-to-end)的服务。陈恩伟解释:“对于受心理健康问题困扰的人而言,要在护理系统中找到方向,令他们感到害怕,且往往具有挑战性。

疫情考验个人和家庭韧性 心理健康应成预算案关注课题

此外,他指出,通过创新方案来提供最具成本效益的护理也很重要,而这是有能力的机构和企业能贡献的地方。

政府国会社会及家庭发展委员会主席谢健平受访时也希望看到心理健康成为此次预算案关注的课题之一。

他说,一些人得在疫情下适应新工作方式,另一些人则面对较长时间的失业,这些都考验着个人和家庭的心理韧性。

在就业压力这方面,新加坡救世军社会及社区服务总监毛汉忠建议,今年的预算案可将重点放在确保低收入家庭保住饭碗,例如以低收入员工为受益对象,延长雇佣补贴计划。

他说:“补贴人力费用的成本可能低于解决因失业造成的间接社会成本,如家庭暴力和家庭破裂。”

谢健平同意这点,认为我国的经济援助计划已相当到位,如今须辅之以社会援助计划,如就业援助。

陈恩伟认同,疫情暴发后,政府和社区迅速做出反应,为低收入的个人和家庭提供额外的经济援助计划,但人们可能对如何求助或申请计划缺乏认识。

一些家庭,尤其是首次寻求帮助的家庭,也可能担心负面标签而不好意思现身。政府因此可探讨如何简化援助计划的申请程序,以及消除人们对这些计划的负面印象。

在经济援助方面,毛汉忠建议扩大助学金等计划的资格标准,或是让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少付或免付与教育相关的一次性支出。

除了低收入家庭,另一个引发关注的课题是年长者在疫情期间面对的长期社会隔离,尤其是那些独居,或是患有慢性精神或身体疾病的人。

陈恩伟以失智症患者为例指出,使用SafeEntry和保持安全距离等措施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因为他们可能无法记得最新条例,会无意间触犯。口罩和合力追踪便携器的使用对他们也是陌生的,可能成为他们必须反复应付的挑战。

节能提供高素质生活 放眼成为“绿色火花”

20210207_news_budget_Large.jpg
永续要在地少人稠的城市国家创建绿色未来,保留绿地或砍伐兴建是个难题。最近杜佛森林的去留便引起了关注,在国会掀起讨论。(陈斌勤摄)

新加坡这个小红点有一个新志向,就是要成为闪烁全球的“绿色火花”。

政府多次提到要把冠病疫情化为转机,利用这个机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复苏。

贸工部长陈振声在去年举行的新加坡国际能源周上提出一个概念——“闪烁的绿色火花”(Bright Green Spark)。他认为,只要有良好规划,新加坡也能以最节省能源和资源的方式为人们提供最高素质的生活。

新加坡太阳能研究院副总裁雷拓博士(Thomas Reindl)受访时说,联合国早在1992年就对可持续发展做出定义,只是人们在追求利益和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把它忘了。

“我想疫情不仅放慢或还原了全球增长,也给予大家喘息的时间,反思现在的国际情况。各地锁国期间,竞争暂停了,相信未来可持续发展会扮演更吃重的角色。”

我国正积极发展太阳能为替代能源,目标是最迟在2025年,把太阳能装机容量从目前的约0.4千兆峰瓦,增至1.5千兆峰瓦。雷拓指出,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本地每年得装置超过0.2千兆瓦峰的太阳能板,超过现有总容量的一半。“除了一般的屋顶和地面系统,新加坡必须打破常规,以创新方式在这高度建设的环境增加太阳能装机容量,包括已被采纳的浮动太阳能系统。”

要在地少人稠的城市国家创建绿色未来,保留绿地或砍伐兴建是个难题。最近杜佛森林的去留便引起了关注,在国会上掀起讨论。生物多元性新加坡青年之声(Singapore Youth Voices for Biodiversity)是争取保留森林的组织之一。

组织联合创办人方俊强(23岁,大学生)认为,绿色未来包含两个部分,拥有充足的自然空间,以及居民能与野生动植物共处。这些绿色空间对人们来说应具有生态和象征意义方面的价值。

推广再生让环境变得更好 促请政府设立食物理事会

方俊强自小住在乌鲁班丹,他说:“看到杜佛森林就想到家,这就是它的象征意义。”

青年之声希望政府能培养国人的生态素养。方俊强解释:“让大家了解我们是如何受益于环境,还有我们的行为会怎么影响环境。可以请专家编辑教材,通过学校或技能创前程课程提升人们对生态系统的了解。”

贝翠芬(39岁)过去是一名环境科研人员,她联合创办了社区组织Foodscape Collective和新加坡青年气候行动。

她认为,再生(regenerate)的概念很重要,就是要让环境变得更好。例如把厨余转换为堆肥,然后堆肥就能提升土质,进而改善整个生态系统。她希望政府能支持有意从事再生事业的人,像是农夫或是堆肥制作,也资助学校和机构培养再生思维和习惯。

此外,她也建议政府设立一个食物理事会,推动新加坡的食品故事。她说:“现在社区有一些意见和小型项目,但是谁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认知。这个理事会能结合政府、个人、业者等,让大家都有平等的话语权,一起推动我国的食品发展,而不仅是政府说了算。”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