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接22页) 从1925年在福建厦门设立第一家分行,到2014年收购香港永亨银行,并在中国14个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华侨银行集团的“中国路”足足走了90年,不但超越新中建交史,超过新加坡建国历史,也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 华侨银行行政总裁钱乃骥表示,这些年来,华侨银行参与中国经济金融转型,在贸易金融、企业财务、基建融资和投资银行等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把握住了机遇。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发展,不但给中资企业带来机遇,也让本区域有良好客户网络的新加坡企业迎来新商机。 华侨银行就是这样一个例子,钱乃骥解释,该行发挥其在马来西亚、印尼的区域银行网点平台,联接了北亚和东南亚贸易往来,抓住人民币国际化契机,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支持中国的资本输出。 他说,中国企业“走出去”时,本能地较倾向于投资印尼、马来西亚、缅甸这些资源丰富的国家,作为区域银行定位凸出的新加坡银行,至少在未来几年内,仍能享有竞争优势,可帮助中资企业进行跨境和离岸业务。 作为庞大、宽广的大型经济体,中国市场蕴藏的商机,除了金融、房地产等重大领域外,一些特色服务或较小的分众市场,实际上也蕴含了适合新加坡企业发展的商机。在进军中国时,如何善用新加坡品牌,做出优质产品与提供服务,是任何企业的长远发展之道。 例如,近年来,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大城市里的中产阶层涌现,年轻一代父母对孩子教育品质的要求提高,为不同阶段学子提供教育服务,就是值得开掘的市场。 新加坡伊顿国际教育集团创办人兼董事长胡锦珠就亲身见证,中国年轻父母对国际教育品牌的认知度明显上升,十分关切教育的质量。 成立20年的伊顿集团如今已布局全球12个国家,拥有100所学校。该集团早在1993年就进入中国市场,与新中探讨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是同一年。这12年来,伊顿的学校也由初期的苏州、上海、无锡,延伸到中国西部的成都。 胡锦珠说,奶奶当年把她送入华校读书,使她受惠于双语教育。今天,中国“80后”的年轻父母对新加坡双语教育经验的认可,成为伊顿集团与中国本土和国际其他品牌竞争时的优势。伊顿在教育中,也灌输孩子们兼通东西方文化,并传授知书达理、孝顺等华族传统价值观。 经过十几年持续经营,新加坡特色美食在中国餐饮业的分众市场已占有一席之地,其中面包物语(在中国称“面包新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已是著名的品牌,其他本地特色食品如美珍香肉干,也有不俗成绩。 美珍香执行董事王陈山受访时说,新加坡企业无论在哪一行,只要坚持正规经营,坚守优质与安全标准,就有机会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王陈山回忆,2002年美珍香在广州开立第一家门市时,消费者对于美珍香肉干比其他同类高出一倍的价格“不太接受”,可是公司坚持基于正规经营的高成本定价体系,不添加防腐剂、色素、肉类软化剂等,在三年时间里提高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与信任。 有了这些基础,再乘着中国经济发展与加速对外开放的势头,2008年以后,中国相继举行了2008年北京奥运,2010年上海世博会,与此同时大中城市纷纷兴建起购物中心,美珍香的开店速度增快,如今在中国33个城市已布局167家分店。 经商当然免不了风险,这几年中国食品安全频曝丑闻,王陈山坦承,美珍香同样面临各地卫生部门的严苛抽查压力,以及部分消费者对猪肉产生抵触心理的难题。 不过他说,公司凭借产品质量过硬,同时向消费者宣导肉源是向新加坡农粮局(AVA)鉴定的肉联厂采购,还是能受得起考验,继续向三四线城市渗透。 企业家:不断改革开放 倒逼制度完善 无论是过江猛龙还是中小企业,受访的新加坡企业家指出,中国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发展脉搏,解读政策,理解中央法规的地方执行办法,包括认识政策和执行规定之间的模糊空间与可能存在的不协调处,始终是外资企业避不开的重要功课。 企业在中国,一方面是庞大的市场潜力,另一方面要面对中国本国企业与其他国际企业的剧烈竞争,勇闯神州之路并不简单。20年前进军中国,一些企业仍需要解决供水供电通信等基本问题,如今基础设施已十分完善,法治与各种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中。新资企业目前需要应对的是高度激烈的竞争,成本上涨、市场需求改变等新时代的挑战,但只要跟紧改革步伐,与中国一同成长,企业的发展道路始终宽广,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