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周年

语录与观点连反对党人也引述 学者:李光耀是新加坡“公共资产”

李光耀生前以“追逐彩虹”鼓励国人逐梦,他逝世一年后,国人发挥创意,透过不同媒介表达对他的思念。(唐家鸿摄)
李光耀生前以“追逐彩虹”鼓励国人逐梦,他逝世一年后,国人发挥创意,透过不同媒介表达对他的思念。(唐家鸿摄)

字体大小:

忆。 周年

何惜薇 黄顺杰 林心惠 报道 zblocal@sph.com.sg

一年前,建国总理李光耀与世长辞,正式开启了没有李光耀的“后李光耀时代”,也预示新加坡进入一个全新且未知的政治和社会发展阶段。今天是他逝世一周年的日子,政府和民间将以不同方式追悼这位建国元勋。在没有李光耀这一年,新加坡的社会经历了什么改变,又传承了什么精神和价值观,这些都值得全民集体反思。在缅怀之余,也展望下一段建国之路。

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律系副教授陈庆文认为,李光耀或许已超越政党政治,被视为代表新加坡的政治家。即便是人民行动党,也不能宣称拥有对他的想法、观点和政策等方面的专利。

“但是,物质上的成功不是生命的全部。人并非只靠面包生存。当初,我的新加坡梦是一个民主社会,积极而有活力;一个团结的人民,不论种族、言语和宗教,在公平、平等的基础上,成为幸福、繁荣与进步的国家。”

这是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在1996年6月7日应新加坡报业俱乐部和外国通讯员协会邀请,以“接受挑战:新加坡没有李光耀能否继续生存?”为题演讲时的一段话。这个语录不久前再次获引用,引述的人是工人党主席林瑞莲。她在国会今年1月辩论政府施政方针时,以此说明要打造非凡的国家,人民不能只重视物质,必须勇于织梦。

李光耀去年3月23日过世后,他过去数十年来发表过的演讲和文字,都化为隽永长存的语录,不时被人引述,林瑞莲在国会的演讲只是例子之一。在某种程度上,李光耀已超越党派,成为新加坡社会的“公共资产”。

公共生活受李光耀理念影响

反对党领袖引述李光耀向来相对罕见。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律系副教授陈庆文将这个连反对党政治人物,也引述李光耀的情况形容为“有趣的现象”。他认为,这或许是种“怀旧式的新意”(nostalgic novelty),他们在缅怀建国一代的同时,也觉得这位开国元勋数十年来的观点仍有很大的说服力。

他说:“李光耀或许已超越政党政治,被视为代表新加坡的政治家。他的想法、观点和政策,即便是(他一手创立的)人民行动党也不能宣称拥有这些方面的专利。”

对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许林珠来说,李光耀早在逝世的多年以前就已经是“公共资产”。她指出,李光耀的理念影响了公共体制和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她和国大政治系副教授比尔维尔星(Bilveer Singh)都认为,国人只不过是随着他的逝世和国家去年庆祝金禧年,更为赞颂他所遗留下来的价值观和精神。

李光耀在1996年那一场演讲也曾说:“我们没有将思绪集中在肚脐眼,否则,我们将错失天上的彩虹。我们追逐那道彩虹,那也就使得我们齐手建立了今日的新加坡。”

李光耀生前以“追逐彩虹”鼓励国人逐梦,彩虹的意象在他逝世后,转化为一个团结全民、深具感召力的符号。

李光耀作为“公共资产”的最佳体现,必然是去年国丧期间,民众公然表达集体哀思。大家自发地排队好几小时到国会大厦向李光耀敬礼,他们不分男女老幼在队伍中相互照应,井然有序地向敬佩的建国总理道别。如陈庆文所说,这个场面“烙印在众人集体的意识里”,大家因李光耀的辞世共同思索国家的发展方向。

比尔维尔星说:“我和太太排了八个半小时,我们在凌晨4时30分的时候看到一个马来老太太坐着轮椅,在李先生的灵柩前哭泣。这是李先生创造的新加坡,也是他努力不懈培养起来的国家团结意识。”

“李先生辞世是最好的国民教育题材,提醒国人国家所克服的重重难关。更重要的是,说明只有实行正确的政策才能保障新加坡继续生存下去。”

比尔维尔星认为,行动党在去年大选中取得佳绩,固然可归功于执政党纠正不受欢迎的政策,李光耀的逝世或多或少也发挥了影响力。

对此,财政部兼律政部高级政务部长、丹戎巴葛集选区议员英兰妮说:“居民仍非常尊敬和爱戴李先生,去年大选时,我们同居民谈话时——特别是年长者,但也不乏年轻人,他们都异口同声地提出李先生为他们和为新加坡所做的贡献。”

英兰妮在李光耀生前已协助他管理丹戎巴葛—中峇鲁区,去年大选后,她正式接过主管这区事务的担子。她认为,众人所体现的集体哀思已成为一种“国家精神(national psyche),化作带领新加坡前进的动力”。

“这是一种对国家命运和未来与大家紧紧相系的认同,大家相信只要同心协力就能推动国家前进。”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