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周年

不成长于那个时代 千禧世代只能从文字影片认识他

字体大小:

“我是千禧世代的一分子,出生时新加坡已经是第一世界国家。我所知道的李光耀先生是我在国庆典礼上引颈期待看到的‘阿公’……我所知道的李先生是个透过《李光耀回忆录》坦率地与我这一代人分享经验,令我非常敬仰和爱戴的人。”

在南洋理工大学修读第二年公共政策与全球事务的学生妲米妮斯里(Daminisree)上星期天在自助与社区团体举行的追思会上发言时,概括年轻一代如何看待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

与妲米妮斯里一样,许多年轻人都透过书籍和纪录片认识李光耀。他们知道他是开国元勋,曾与他的团队携手为现代新加坡打下基础,但是他们没能像经历过建国时期的前辈们那样,对李光耀的贡献有深刻的体会。

数名受访的在籍学生都说,李光耀逝世后,他们透过不少人的亲身经历更深刻地了解李光耀的贡献。

新加坡管理大学学生森美纳丹(Benjamin Samynathan,23岁)说:“我之前完全不知道大部分的新加坡人如何看待李先生,只有在国葬期间,我才发现尊敬李先生的大有人在,他们不辞劳苦去悼念他或换掉面簿的头像等等。”

不过,同为新大学生的苏欣颖(21岁)坦言,她发现有些朋友去年向李光耀致敬是一种“跟风的行为”,不一定会把李光耀的贡献铭记于心。

问及他们是否认为去年的集体哀思可持续地团结人民,受访的年轻人都做不出结论。

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生陈佳杰(22岁)说:“以个人地位和贡献来团结人民,未必足以动员大家共同面对危机。新加坡人是务实的,唯有好的政策和具体的政绩才可以把大家团结起来,让大家对执政者会带领国家走出逆境有信心。”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