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2016大选

邵宗海:2016台湾大选前后两岸关系走向的探讨

字体大小:

2016年台湾大选,民进党主席蔡英文高票当选。她的胜选并不令人意外,但是选举结果出炉后,情况还是让人有点忧心。

原因可归类到:一是蔡英文得票率不但过半,而且高达56%,得票大约是688万,都是民进党参选总统成绩的历史新高。在这样高的民意支持之下,她会不会无意再思考在两岸问题上寻求退让?进而延伸出来的问题是,蔡英文选前一直说不清楚的“维持现状”“与对岸沟通”以及“舍弃九二共识”的说法,可能也不会再寻求澄清。这个情况下,两岸关系势必面临严峻的考验。

的确,在这次台湾大选前,两岸关系显示出非常不寻常的气氛,这在前几次的选举中,都很难找到前例,谨举几个现象来说明:

第一、美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对选后台海情势发展表达忧虑”的现象。四位美国前任国防部长,1月11日受邀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一项论坛上表达对东亚情势看法时,都不约而同对台海局势发展表达忧虑。白宫前亚太事务资深主任葛林1月12日在华府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发言时则说,华府将试着让大陆不要太早,或在不了解台北新政府真正政策前挑起危机,当然也会试着传递不要让大陆有理由改变对台政策的信号给台北。

上面几位是卸任官员,他们说话通常比较直白,但如果现任官员也表态,就非比寻常。

1月14日,美国国务院正式宣布,副国务卿布林肯将前往北京,会晤对象包括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而前国务卿伯恩斯(W. Bums)则将访台,会面对象是蔡英文。这些被称为“预防性外交”的展开,透露出美国对两岸新局走向的担忧与关切。

如果再加上前一日白宫副国家安全顾问罗玆(B. Rhodes)强调:“我们支持良好的两岸关系,也不认为升高紧张对任何一方有利”,几乎可以确定,自1996年台湾直选总统以来,这次是美国对两岸关系可能的变局,最忧虑的一次。

第二、对比过去台湾选举,中国大陆这次表现相对冷静与克制,更让外界感觉深不可测。从下面的例子可以清晰看出,面对台湾大选引发的统独问题,北京已经改用“理性以待”来取代过去“感性回应”的处理方式。

首先,像1996年的导弹事件、2000年朱镕基在全国“两会”上强硬发言的做法,在2008年之后即不再出现。其次,中共领导人的“针对性讲话”也越来越少,除了2015年3月“两会”期间,习近平曾说过,失去“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发展恐会“地动天摇”。但之后,即使再有类似主题的提及,中共领导人就只在强调,不再恐吓。去年11月举行的“习马会”,习近平的语气就放缓很多。

即使民进党高层,在这次投票前也表示,对大陆对台湾大选的“友善”与“谨慎”,他们感觉到了。

那么,处在美国的“忧心”与大陆的“谨慎”情况下,蔡英文未来四年的任期,两岸关系会出现什么变化?

答覆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厘清“蔡英文将如何回应美国的关注”以及“蔡英文将如何与中国大陆进行沟通”的疑惑,才能评估。

美国的“忧心”,实际上就是,形式上美国对两岸都表示“不希望看到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但在实质上,美国“希望台北了解不要给北京有理由改变对台政策”。以蔡英文选前的谈话判断,她已强烈暗示不会寻求法理台独,但仍会借用“中华民国”外壳,以模糊的立场宣称与大陆维持现状,并进行和平对话,以契合美国的“一中政策”。

北京当然不会同意台北这样的做法,但是美国会不会给台湾压力,就要取决于中美之间,美国在反恐、中东、朝鲜、金融以及经贸问题上,是否更需要中国的支持与配合。如果这一点成立,蔡英文的两岸政策就可能在美国压力下,修正到更符合北京期待的方向。但这个论点如果不成立,华府不会使力,只能说,蔡的政策仍将原地踏步,两岸关系将面临挑战。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美国因素为前提,在两岸之间,蔡英文又将如何与北京进行“沟通”?

北京目前的“谨慎”,就是观察、等待,这也符合葛林所说的“大陆不要太早或不了解台北新政府真正政策前挑起危机”的建议。北京其实已经听闻,蔡英文曾在选前改口,像“九二共识变成选项之一”就是个例子。但高票当选后,她是否会思考调整两岸政策,就出现了变数。当然,蔡英文两岸政策不可能一夕全改,就算调正,也需到5月20日就职演说时,才能清楚看到。

刚爆发的“周子瑜道歉事件”,目前也成了影响两岸关系的重大变数。台湾民意对“道歉事件”反弹强烈;让人意外的是,大陆官方的回应更强硬,这是否暗示了北京的对台政策将出现修正,值得观察。

(作者为中国文化大学社科院院长、澳门理工学院名誉教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