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述一年2019

字述一年2019:怼

字体大小:

不平则鸣,2019年全世界显得怒气冲冲,或许跟各地存在太多的不公不义有关。人类沟通的方式只有两种,要不理性对话,要不诉诸暴力。今年到处出现的“怒怼”,是否意味着现代人越来越不晓得如何讲道理,各让一步地妥协,而一味只要满足己方的要求?还是因为太多的不公不义无法合理解决,只能诉诸暴力“冲决网罗”?‘How  dare  you!’

16岁的瑞典环保少女格蕾塔·通贝里(Greta Thunberg)今年9月2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毫不留情地连番质问世界各国领导人“How dare you?”(你们竟敢如此?),成为本年度最经典的一句话。

当天,她又碰到美国总统特朗普,被媒体捕捉到她怒瞪特朗普的画面,那是“怼”这个字最传神的写照,通贝里也就“一怼成名”。愤怒,已经成了她的标签,她怒怼各国领导人在环境保护事业上的不作为,欺骗了年轻人、偷走了他们的将来。

虽然通贝里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但她的年少气盛并不是每个人都认同的。支持者视她为斗士、英雄,批评者则说她是异想天开的精神病人,批评她提倡的是“环保恐怖主义”。

不论你认不认同通贝里  ,她不妥协、敢于挑战任何权威的态度,还有那怒怼特朗普的一幕,足以让人记住。

怒怼2019的还有黄之锋和香港成千上万的年轻人。

黄之锋早在2011年15岁的时候就发起反抗运动,稚气的脸庞本不该有怒怼的眼神,可是黄之锋就是以那招牌的愤怒眼神,让人留下印象。他和同学组织的学民思潮搞过“万人大游行”、占领中环、雨伞革命等等。今年5月,因为非法集会罪入狱两个月,6月17日出狱后马上加入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

如今的黄之锋已经是23岁的成年人,但是香港出现了千千万万的小黄之锋。今年9月新学年开学时,中学生戴着防毒面具到校园,手拉手形成人链,怒怼警察。

大家都应该记得那身穿红衣,扛着红色行李箱勇敢闯过香港机场人墙的新加坡女士。看着一群愤怒抗议的孩子,她满脸焦虑地喊着:“我要回家。香港孩子们也应该回家!”

10多岁的孩子,确实不应该整天在街上,应该回家。为什么这些孩子不回家?追根究底,是成人没做好。掌握权力的政府和官僚没能给年轻人一个有希望的未来,连家里和学校里的大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利用了孩子的天真无邪来推进自己的议程。因为站在前面的是孩子,政府不敢随便出手,舆论也倾向于同情。

其实十几岁实在不是成熟的年龄。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在18岁时还发育不全,要30岁才算成熟。研究发现,从青春期到二三十岁期间,大脑变化的关键是灰质变薄、白质增厚,但大脑到了30岁时,各项指标基本达到相对平衡。

30岁以下和30岁以上的人之间最主要区别是,前者更容易分心,一旦面临复杂情况,30岁以下的人就容易表现出不成熟的一面。综合多项结果分析,研究人员最终确定大脑发育成熟的最低年龄为30岁。这一结果比大多数研究所得出的十几岁至二十多岁的结果晚得多。

所以,年轻人对社会首要任务,是把握大脑还在发育的时机,好好吸收营养和学习,未来才能建立他们理想中的世界。成人则要扛起现在应负的责任,而不是挥霍现有资源甚至掠夺未来资源,让自己现在过得富裕,债务留给后人;更不能无赖地无为,把改变世界的责任交给没有资源的年轻人。

回头看新加坡,这个看似平静、务实的城市小国在这个充满愤怒的世界,也不可能独自享受田园牧歌般的和平。不久前,我们也发生一件和“怼”有关的事,那就是电动踏板车和人行道的行人之间的冲突。

11月4日交通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蓝彬明医生在国会上宣布,隔日起禁止电动踏板车上人行道。这个政策绝大多数人是欢迎的,但是也有人感到忧愁。忧愁的主要是那些骑电板车的送餐员,少了使用人行道的便利,他们送餐的效率下降,收入受影响。

没有料到的是,一些电板车骑士和一些公众之间的矛盾那么大。就在禁令宣布的第三天,一个送餐员骑着脚踏车陪着骑电动脚踏车送餐的妻子,一对男女在脚车道上不让路,还两次推倒他,大声吆喝:“你们现在不可以在这里骑车!”

电动踏板车骑士与行人的互怼、在议员接见选民活动上的吼骂,让我们深思一个问题:人们为何有那么多仇恨心,难道不能用包容心生活吗?

接受电板车在属于行人的人行道上使用,这是行人的大度,也是包容性社会所提倡的。允许使用人行道的电板车骑士也要尊重行人的权益,不要为了自己赶时间,或者自己速度比较快,就让行人感到受威胁。少了一份对速度的包容心,最后自己只能被赶出人行道。

世界不能由仇恨组成,身为社会上负责任的一分子,要尽力找出大家的共同点,互相包容。不论政府与老百姓、成人与孩子、电板车与行人,如果选择互怼而不是眼对眼交谈,最后只能两败俱伤,玉石俱焚。让我们把“怼”留在2019年,以温柔的眼神迎接2020年。

(作者是华文媒体集团新闻中心总编辑)

“怼”年度事件一览

6月:香港众志秘书长黄之锋出狱后马上投入反修例运动。黄之锋也提名参选区议会,但遭港府取消资格,引发争议。

20191122_news_huangzhifeng_Large.jpg
(路透社)

9月:瑞典环保少女通贝里在联合国大会上怒骂成人环保无作为。

20191120_news_trump1_Large.jpg
(路透社)

9月:伊朗伊斯兰革命40周年之际,伊朗女球迷柯达雅丽因女扮男装入场看球赛获罪,最后在法院外引火自焚身亡,伊朗歧视女性政策引起国际社会反弹。

20191123_news_afpiran_Large.jpg
(法新社)

11月:新加坡政府禁止电动踏板车上人行道,解决行人的怒气却影响本地送餐员生计,再惹众怒。

20191120_news_fooddelivery_Large.jpg
(档案照)

专家评语

20191121_news_chen_Large.jpg
本地导演陈哲艺。(档案照)

怼,这个字,就是愤怒,怨恨。过去一年,全球各地因为不同的议题而产生的激烈冲击此起彼落。从大的环境、民生问题,小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网络上的纷争,2019年真的是很“怼”的一年。

由于我在英国定居,所以对气候变化威胁所掀起的“反抗灭绝活动”特别有感。伦敦街头的激烈抗争活动,也实实在在影响了市民的出行和生活,当然也包括了我。

另外,英国脱欧的问题拉扯了那么久,双方也是怒气冲冲。

再近一点的香港,反修例引发的社会撕裂,没有人知道该如何解决,到现在都还没有看到任何的曙光,大家也为香港的未来担心。

这只是其中的一些例子,还有很多的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怒火在对立着。

每个人的立场角度,都可以不一样,只希望各方能够找到更平和的方式寻求妥协。毕竟,怒火足以燎原,谁也不希望一发不可收拾。

——陈哲艺,本地导演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