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 95 · 长歌不散

言论主任叶鹏飞: 秉持公心反映言论

负责撰写社论的同事,当天须在由总编辑或值班高级编辑主持的社论会议上建议题目,经辩论后确定基本立场和观点,才开始动笔。左起为早报特约评论员吴俊刚、言论主任叶鹏飞、早报总编辑吴新迪、副总编辑王彼得以及翻译员黄金顺。(萧紫薇摄)
负责撰写社论的同事,当天须在由总编辑或值班高级编辑主持的社论会议上建议题目,经辩论后确定基本立场和观点,才开始动笔。左起为早报特约评论员吴俊刚、言论主任叶鹏飞、早报总编辑吴新迪、副总编辑王彼得以及翻译员黄金顺。(萧紫薇摄)

字体大小:

社论代表一份报纸的立场,在“诞生”过程中,除了经历一番辩论,也须秉持公心,让这个公共舆论平台能发挥观点交流、下情上达的社会功能。

作为社会舆论的公器,《联合早报》的言论版一直如履薄冰地履行社会责任。当然,过程中难免偶尔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结果,但是我们始终相信,只要以秉持公心作为决策的标准,这个公共舆论平台就能够发挥观点交流、下情上达的社会功能。

无可讳言,任何专业的判断,都不可能不受到判断者的主观价值影响,所以什么人坐在总编辑和言论组主任的位子,都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言论版的风格与色彩。

早报言论版历经不同时代的变化,目前共两大版,每周的周一至周六同读者见面。除了社论,还有针对国内课题的评论文章,并配上一则时事漫画。另外,我们还设了“交流站”,让读者可写信投诉或讨论社会民生课题,并且有同事撰写“站长的话”。

每天的社论由包括言论版主任在内的一组同事轮流执笔,负责撰写社论的同事,当天必须在由总编辑或值班高级编辑主持的社论会议上先建议题目,经过辩论后确定基本立场和观点,才开始动笔。

不难想象,这永远是个“顺得哥情失嫂意”的平衡过程,特别是遇到充满尖锐争议的课题,要如何确保我们的立场和立论具有一定代表性,而且不会让读者觉得太过四平八稳,就要考验执笔者怎么拿捏。

社论及言论版的另一个挑战,就是与政府的关系。如果按照西方关于媒体地位和角色的定义,无疑就是对于当权者的监督,确保民众的知情权,以及言论的自由。

不过新加坡政府一贯的立场则是,政府有选民公开和正式的政治委托,媒体没有,所以媒体虽然有责任反映民意,但并没有更高的正当性来制衡政府。只要人民行动党能继续获得选民的委托,政府和本地媒体的既有关系也将继续。

言论自由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价值,但却恐怕不是唯一,甚至是最高的价值。任何专业媒体人都相信,更大的言论自由空间,更有利于公共利益。可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应是多层次的,言论自由只是其中重要的一层,而且必须同其他价值相互平衡,不能一枝独秀,更不能是绝对化的。因此,人民行动党政府以多元种族、宗教和语言的特殊国情,来划定言论的界限,并不是完全没有事实的根据。

这里需要区分的是意见和事实的不同。让意见自由地表达,在大多数场合或有其必要性,可在特定场合,却可能适得其反,比如个别宗教就其他宗教的批评,非但不会取得“真理越辩越明”的效果,反而更可能导致宗教间的仇视甚至暴力冲突。但是对事实的报道和批评,却是作为社会舆论公器的报纸所不能推卸的责任。

民主社会里 妥协更重要

我个人始终相信,在多元价值并存的民主社会,妥协才是更重要的价值。这也是我对言论自由绝对性有所保留和质疑的原因所在。因为不同的群体都有维系自己身份意识的核心价值,这是不容改变的。所以任何的理性交流,都必须建立在这个认知上;既然有不可改变之处,就必须学习妥协以便和谐共存。对不可改变之事,以言论自由之名反复批评,结果只能是暴力。这并不是说任何冒犯性的言论都不允许,如果涉及真相,真相当然必须是第一位的考量。

我也相信言论版除了意见的交流,更必须是知识的传播;进一步说,意见必须建立在知识之上,否则就缺乏价值了。因此,我们会继续鼓励更多学者投稿,也希望读者能抱着“闻过则喜”的开放心胸,勇于接触和尝试了解跟自己看法不同的观点。如果社会的大多数人都愿意承认自己或存在盲点,并愿意通过参与公众舆论“自我扫盲”,那社会的向上提升,自不在话下。

基于上述认识,言论组在选稿时取舍的标准因而也是多重的,除了基本的文字和逻辑要求,也注重观点及立场的多元,特别是对立观点的呈现。唯有如此,才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至少明白那些持自己所不喜或反对立场的人士,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想法。

最后一点,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普及,对报纸的挑战越来越巨大,随之而来的假新闻现象,对社会人心安定的威胁也越来越甚。这对报纸来说是个杯水半满或半空的命题——如果媒体人能坚持专业,秉持公心,则假新闻的威胁反而可能鼓励读者来支持我们的事业。所以我们应当卧薪尝胆,在这个混沌的时代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辜负社会大众的期许。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