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2014年7月30日 在1994年,新加坡与中国共同开创了苏州工业园区,成为两国政府合作的第一个旗舰项目,也标志着两国上一代领袖建立的特殊关系。虽然这项目的发展曾经历一段曲折的过程,但它在总体上促进了两国官员的相互了解,也推动了两国的双边关系。在2008年,两国政府再度携手合作,共同发展天津生态城。但由于中国经济已晋升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加上新中两国在人口及国力的悬殊,最近有不少悲观论者认为,新加坡已逐渐失去了在中国所扮演的增值角色。 然而,从统计数据来看,事实并非如此。去年,中国跃升为新加坡最大的贸易国,而新加坡则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国。同年,新加坡成为大中华境外的首个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目前在中国访问的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在与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会面时,商讨了在中国西部开展第三个国家级的合作项目。 这个继苏州工业园区及天津生态城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合作项目,首先由张高丽在去年10月访新时提出。张高丽当时在本报撰文时指出,新中两国有必要完善合作机制,以保持其稳定性、连续性与开创性,并深化在重点领域和标志性项目上的合作,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拟议中的第三个国家级合作项目,具体内容及目标尚未敲定,但它反映了两国在上一代领袖建立的互信基础上,继续寻找新的合作亮点。 中国城镇化及金融改革,为新中两国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契机。新加坡在城市发展解决方案、社会治理及金融三大领域,享有先行者的优势,而在这些领域的经验,正是中国现阶段发展所需要的。实际上,除了国家级的合作项目外,新中两国已经有多项以“企业牵头、政府支持”的项目,例如,新中广州知识城、新中吉林食品区及新川创新科技园,以分享新加坡在经济转型及食品安全管控方面的经验。 在金融领域,新加坡是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中心及全球第三大外汇交易中心,因此在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可扮演积极的角色。实际上,两国的中央银行最近同意,在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城,实行跨境人民币交易的试点政策。另一方面,新加坡也接受中国的邀请,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国。 中国的崛起,需要一个和平的区域环境。同样的,新中合作的深化,也不可能在纷纷扰扰的地缘政治中进行。在南中国海主权问题上,中国与亚细安多个国家存有分歧,也是中国在本区域发展的软肋。副总理张志贤在这次访华时,在新华社旗下《参考消息》撰文时便指出,亚细安期待与中国尽快制定南中国海行为准则,以避免这一个单一的议题影响了中国与亚细安更大更广泛的利益。新加坡不是南中国海主权的声索国,但对区域的稳定与和平,有切身的利益。 除此之外,一个包容的国际秩序也符合新中两国的利益。新加坡积极参与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也接受中国的邀请,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国。张志贤与张高丽在会谈时,便针对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如何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相辅相成,并确保开放和包容性,进行了讨论。中国主导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若能与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互相协调与合作,将有利于区域的发展。 新中两国的经济合作,始终是在区域的地缘政治大环境下运作。如果区域的战略环境继续保持相对稳定,新中两国有望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深度及广度。两国目前探讨第三个国家级的合作项目,意味着新加坡这个小国的发展经验,还是对中国有参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