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交流

重庆市长黄奇帆:新加坡重庆即将合作开展铁空联运 新进口欧商品物流成本省 60 %

字体大小:

新加坡贸工部和重庆市政府本月16日在重庆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主办了一场交流会。

新中两国200多名政界、商界、业界及学界代表,就互联互通的含义、新渝如何在物流和金融领域里提升双边合作,交流看法。

交流会由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办公室、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承办。新加坡《联合早报》和《重庆日报》是协办单位。

中国特稿

蔡永伟

重庆

chuaew@sph.com.sg

在不久的将来,从欧洲进口到新加坡的商品的零售价格可能比现在便宜。这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简称“中新重庆项目”)可能给新加坡人的首份“红利”。

中新重庆项目是中国和新加坡继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城之后,开展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这个以重庆为运营中心的项目,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1月访新时确定,将以金融服务、航空、交通物流与信息通信技术为四大推进重点。

为推进项目的发展,新加坡贸工部和重庆市政府本月16日在重庆主办了一场交流会,新中两国200多名政界、商界、业界及学界的代表,针对互联互通的含义、新渝如何在物流和金融领域里提升双边合作,交流看法。交流会由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办公室、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承办。新加坡《联合早报》和《重庆日报》是协办单位。

黄奇帆:铁空联运降低物流成本

重庆市长黄奇帆在交流会发表主旨演讲时透露,随着中新重庆项目的推进,新加坡与重庆不久后将合作开展铁空联运,以降低新加坡与欧洲之间的物流成本,“这方面潜力无穷”。

他剖析,目前从欧洲空运往新加坡的商品,运费比铁路运输贵五倍。如果改为铁空联运,首段行程、从欧洲到重庆的1万2000公里由渝新欧国际货运铁路运输班列完成;货物到了重庆后进保税区,不用办入关手续,包装分拨后直接上飞机运到新加坡,空运时间缩短至五小时。

渝新欧是连接重庆与欧洲重要物流集散地、德国杜伊斯堡的大通道,途经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全程历时12天左右,比长江水运上海再海运至欧洲节约近30天至40天,运行成本只为空运的五到六分之一,被称为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重要载体。

根据黄奇帆的计算,虽然货物须通过12天的渝新欧从欧洲运往重庆,再空运五小时到新加坡,但可节省60%的物流成本。他表示,重庆将力争在今年内启动铁空联运,初期阶段可能是50个班列,每个班列50个箱子,明年则可能增至一两百个班列。

按照他的构想,未来可将欧洲货物从重庆渝新欧再通过空运中转到曼谷、香港台北、东京大阪、首尔等距离重庆四五个小时航空半径的亚洲城市。

铁空联运本月28日试运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兼市政府物流协调办公室副主任杨丽琼在交流会上透露,首班从欧洲经过渝新欧到重庆再运往新加坡的铁空联运试运行班列,本月28日启动。

渝新欧铁路可通过果园港和水路衔接在一起。果园港是重庆最新开发的内河港口,总投资额约105亿元(人民币,下同,21.8亿新元),是全球最大的内河水路、铁路、公路联运港。这意味着,重庆已实现长江货运和渝新欧货运的铁水连接。

果园港区整体功能预计2018年建成

自2008年开工建设以来,果园港截至去年底已完成项目投资近70亿元,前沿16个5000吨级泊位全部建成。港区整体功能预计2018年全面建成。

果园港的设计年通过能力可达3000万吨,其中集装箱200万标准箱、散杂货600万吨、商品滚装车100万辆,铁水联运规划设计年通过能力650万吨。

虽尚未完工,但果园港已在2013年底开港,边运营,边建设。在当前尚未竣工状态下,果园港已完成港口吞吐量86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0.4万标箱,约占重庆全市水运集装箱的五分之一。

目前,果园港吸引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在果园港中转,货物主要有集装箱、钢材、商品车、矿石等。

果园港件散货码头公司副总经理张宝华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目前基本设施已建成,但相关设备配得很少。“大型设备还没来,今年底或明年就差不多了,装卸能力到时就会释放出来。明年你们再来看的话,应该是比较壮观了。”

他并形容,果园港是重庆开展多式联运能力最强、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个港口。

果园集装箱码头公司副书记刘海霞也指出,果园港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Y字形的重要节点,其优势是铁、公、水联运。

果园港目前并不是渝新欧的始发站,两者之间距离约40公里,由铁路专用线连接。刘海霞向本报透露,尽管渝新欧的始发站现在位于团结村,但海关总署之前也到过果园港考察,“好像对我们这个地方更感兴趣,因为团结村只有铁路,没有水路”。

她认为,果园港未来可作为渝新欧的第二个始发站。“团结村没水路,这个没法替代。我们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不可能把长江引过去吧?这是先天优势。”

打造国际物流通道 重庆仍面临挑战

重庆虽然在建设多式联运的交通枢纽和口岸高地具有先天优势,但出席“推进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交流会”的政界和业界代表认为,重庆在打造国际物流通道方面依旧面临挑战,为此需要政策的创新和思维的转变。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秘书长李牧原在以“多式联运与交通物流”为主题的交流环节中,从全球物流格局的高角度,分析重庆物流业的现状。

李牧原说,从需求侧来说,现在是一个全球供应链再布局的时代:在过去的100年,人类的生活都是向沿海发展,所以港口就成了全球经济拉动区域经济的重要引擎;但随着中国中西部的崛起及“一带一路”等战略的提出,经济重心从沿海到内陆向广袤的中亚地区迁移。

她表示,过去业内会说“得海洋者得天下”,而今到了内陆时代,很多港口、联运企业都越来越关注内陆地区,所以业内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得内陆者得天下”。

李牧原:多式联运停滞不前

从供给侧来看,李牧原指出,航运业在全球贸易链中作为主要物流通道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形成了非常成熟的物流网络体系和分工体系:它是以船作为干线运输工具。

不过,后来到了内陆时代,中国依托铁路包括渝新欧将大陆桥这条能源通道改为物流通道时,物流体系在这个以铁路为主导的年代其实尚且薄弱。中国也没有像海运依托港口形成分拨中心、贸易集散、金融交易。

李牧原进一步分析,由于各种运输方式独立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各种运输方式需要深度融合并有效衔接的时候,因此中国近两年把多式联运作为解决综合运输体系问题的重要抓手。

但她指出,多式联运至今一直停滞不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及政策,被不同运输方式的管理体制肢解、分割,形成了行政分隔、区域分隔、运输方式分隔,导致业务链条无法串联起来。

为此,她建议构建一个能有效衔接、做到合理分工,又能让物流企业利用网络基础设施,为更多客户提供多样化服务的运输解决方案,以面向不同的细分市场。

张松声认同中新重庆项目需要新思维

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主席、太平船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松声认同李牧原所指出的,中国过去建设运输通道的思路,导致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中新这次合作是一个新的起点,希望看得更高更远,也非常需要创新。

张松声希望除了国际先进的大企业外,也有更多中新两国的中小企业参与到这次合作项目中,因为很多中小企业、起步公司,在创新方面反而更加大胆,更能想到新点子。

让重庆“先走一步”

对于如何推进中新重庆项目往前发展,参加交流会的政商学界代表建议,中国中央政府应该像30多年前让深圳“先走一步”一样,现在也让重庆在金融、税务、物流、空运等多个领域的政策可以先行先试。

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荣誉顾问、贸工部前高级政务部长李奕贤在围绕“运营中心与互联互通经验分享”为主题的首个互动环节中说,中新重庆项目的目标是把重庆国际化,其中的关键是政策机制创新,这样才可让重庆超速发展,跨越其他西部城市并赶上沿海城市。

但李奕贤指出,政策机制创新在中国是个复杂问题,因为这不仅牵涉到市或省,也可能需要中央部门的政策协调。他说:“就算是某个地方要创新,但是如果它受到很多中央政策的制约,或者有必要和其他省市协调,它很难创新起来。

“新加坡和重庆在互联互通项目上要选择前进的路线,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很多时候要取决于地方和中央政府的共识,怎样去创新。”

对此,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竞争力研究所所长陈光炎建议,中央应该让重庆“先走一步”,“重庆就是现在的深圳特区”。

陈光炎回忆说,他30多年前随新加坡前副总理吴庆瑞博士访问中国会见邓小平时,双方主要讨论如何把中国沿海一带的经济发展起来,结果是中央给予政策与资金支持,让深圳“先走一步”。

“我觉得现在国际的环境已经有很大的改变。重庆就是现在的特区。中央应该让重庆先走一步,尤其是在政策、金融、税务、物流、航运、空运、自贸区……可以做试点先走一步,然后资金方面,给一些支持。”

两江新区推进“四个一批”

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主任徐强具体建议,中新自贸协定升级版的部分优惠政策可率先在重庆落地。这项建议后来在会上获得李奕贤支持。

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则提议,两江新区作为中新重庆项目的核心区,要推进“四个一批”。

首先,争取落实一批有利于支撑这个项目发展的国家性政策,包括重庆正在争取的自贸区试点政策,使两江新区能做到新老政策叠加、渗透、融合,来推进互联互通项目的实施。

其次,推出一批功能区域,不仅使项目单个受益,更要形成聚集性、辐射带动性。据汤宗伟介绍,两江新区现在推出了十个重点功能区域,包括江北嘴金融平台、保税港平台、寸滩港、果园港多式联运物流平台、江北机场国际货运的物流平台、悦来会展城、智慧城、智能城、水土云计算离岸数据中心、礼嘉国际商务中心、照母山经商科技创新中心、龙盛核心聚集中心等等。这10个平台将作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承载体。

第三,引进100个合作项目,其中30个为金融项目、20个物流、10个航空、10个电子信息、以及30个医疗、教育等生产性服务类项目,让中新双方企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最后,两江新区也在龙兴推出一个具体辐射区,初步与新加坡相关企业沟通后,将以新加坡的规划、设计、管理,尤其是社会体系管理,以两江新区为主,来进行开发投资建设,在这些地方形成以新加坡现代管理体系管理并实施的产业高端、生态宜居的新辐射聚集区。

新渝须加强认识

金融服务是中新重庆项目四大推进重点之一。在推进中新重庆项目交流会上,业界代表认为,新渝须加强彼此间的认识,才能利用好两地的金融和资本市场。

新加坡交易所执行副总裁、中国区主席黄良颖在以“创新金融服务”为主题的交流环节中表示,惟有在信息方面实现互联互通,重庆才能在金融方面加快发展。

厚朴投资合伙人及首席投资官刘德贤认同说,加深对彼此的认识,有助降低风险和成本。

他举例说:A银行和B公司素不相识,可能觉得借后者100元都有风险,熟识后可能借出1000元后还会问够不够用。

除增进互信外,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总经理张伟武也就新渝金融合作提供具体建议。他鼓励重庆企业尽早建立在新加坡发债的通道。

张伟武介绍,工商银行作为唯一拥有“狮城债”发行牌照的中资金融机构,在新加坡500多亿“狮城债”中成交了70%以上。不过,由于离岸市场近期波动很大,加上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也非常强,人民币离岸市场流动性趋紧,因此“狮城债”的发行在过去半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为此,张伟武建议重庆企业尽快建立在新加坡发债的前提条件和通道,一旦在市场好转时即可发债。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