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后T-score时代”

字体大小: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时代印记。伴随着教育部代部长(学校)黄志明今天的一项宣布,又有一个时代的产物将走入历史,那就是全国小六会考总积分(T-score)。

黄志明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教育部开支时宣布,从2021年起,小六会考的成绩将以分级制取代总积分制,首批受影响的是现在念小一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父母,几乎都是“T-score的一代”,而等着他们后裔的将是一个全新的“后T-score时代”。

■有48年历史的T-score

“你的T-score是多少?”

2021年之后毕业的小六生,不会再问这个问题(也不会被问到)。其实,1982年前小六毕业的人也一样不需要知道T-score为何物。

T-score是在1973年推出,教育部在1982年开始公开这个积分。

黄志明说:“T-score的计算方式可能给我们的孩子们造成了一些不健康的竞争。因为它是比较相对的成绩,学生们可能产生一种要胜过他人的压力,而不是互相帮助、共同学习。这不是我们想要培养孩子的方式。我们要在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获得好成绩,以及使他们过度竞争、一心要击败他人之间,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

T-score到底是怎么计算的呢?其实直到近年来,这仍令一些家长费解。

总体来说,T-score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是直接体现一个学生在某科目的得分,而是在与同届学生的成绩比较后,通过公式计算出的一个分数。

这个公式就是:T Score= 50+10*(X-m)/ s

X是学生的考试分数;m是平均得分;s是平均得分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那些年,我们拿到的成绩……

尽管T-score将被废除,但小六会考(PSLE)仍将保留。

全国统一的小六会考始于1960年,当时是分四种语言进行。在那之前,不同语言社群的小学有各自的收生考试。

但那之后的近半个世纪,小六会考成绩也随着成绩单上的信息越来越多,而被看得越来越重。1960年,学生只知道自己是否及格。1973年实行T-score,但当时只是学校内部用来录取学生,学生并不会知道自己的得分。1982年,教育部开始通知学生他们的分数,成绩单上也会印出最高和最低分……

不知从何时开始,每年一度对小六会考高分的冲刺展开了,状元更是头顶光环。2007年,圣希尔达小学女生纳塔莎,以294分缔造最高分纪录,使她一时间成为全国几乎家喻户晓的人物。

■教育新方向:扭转对成绩的过度注重

进入21世纪,教育部开始推出一系列措施,希望改变家长和学校过度看重成绩的现象。

首先是在2004年推出直接招生计划(Direct School Admission),让学生在会考成绩出炉前,能够凭借在体育、艺术或学业上的才能被中学录取。

王瑞杰出任教育部长期间,进一步采取多项措施减缓过度的升学压力,包括在2012年宣布不再公布小六会考状元、废除中学等级制等。

2013年,李显龙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小六会考总积分制将改成分级制,教育部也不再公布最低和最高分数。

■再等五年

自从李总理宣布改革小六会考后,不少家长就迫不及待,不时追问到底什么时候才会改革,甚至取消小六会考。

黄志明指出,小六会考评分制度事关重大,不可仓促行事。评分制度的改变将为中学收生带来影响,新的评分制度必须还是“公平且透明的”,下来几年,教育部将“仔细进行研究”。

所以,现在已上小学二年级或更高年级的学生,还将属于“T-score一代”。要向它彻底告别,还要再等上五年。

T-score的后裔又将迎来什么?我们拭目以待。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