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社论:蔡英文面面讨好之路线难以为继

字体大小:

台湾联合报社论指出,由于司法院长提名面对强烈反弹,台湾总统蔡英文宣布撤回谢文定和林锦芳的人事咨文,写下她就任以来最大挫败。在劳工“一例一休”及南海仲裁案导致她声望下跌后,司法院长提名事件更将火势引回绿营内部,说明蔡英文意图面面讨好的施政路线已面临碰壁。

仓卒撤回提名,不仅是对谢文定和林锦芳的羞辱,也说明蔡英文承认自己的提名考虑欠周,且怯于为自己的选择辩护。更严重的是,蔡政府这项人事任命原标举“司法改革”大旗,结果未出师即损兵折将,让提名者备受攻讦;这也搅动司法体系的一池浑水,使各方均感焦躁。

蔡英文这次受挫,和马英九二○○八年的遭遇大可一比。当年,马英九挟缔造二次政党轮替的大胜之姿,提名非国民党籍的沈富雄出任监察院副院长,却在国会惨遭蓝委杯葛中箭落马。次日,被提名出任考试院长的交大校长张俊彦,也因蓝委反对及遭渲染与白文正自杀案有关,主动宣布退出提名。沈富雄和张俊彦的提名失败,使马英九的胜选气势受到顿挫,蓝军在国会的反马势力也就此集结,种下国民党分崩离析之祸因。

蔡英文主动撤回人事咨文,比起马英九坐视蓝军依自由意志否决提名人选,前后八年覆辙重蹈,很难说何者更为明智。因为,两种作法都不啻将国家名器当成儿戏,提名挫败不止关系个人荣辱,名器也遭到践踏,公权力更失去尊严。司法院长的异动美其名是为了推动“司法改革”,如今改革一步未迈,却因手腕太差先蹧蹋两名大将。当政治气氛恶劣至此,谁还愿投身陷阱四布的改革大业?

蔡总统此次宣布撤回咨文,一方面是为了安抚法界和学界亲绿团体的反对者,另一方面她也声称对谢、林二人遭攻击深感“不舍”,并称责任应由自己承担。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面面俱到”的行事风格,三个月来在蔡英文的施政中不断出现;也因此,形成决策上的取巧与暧昧,却也留下缺乏果断、出尔反尔的后果,造成许多政策瞻顾难决。

这类的事例,不胜枚举。例如,蔡英文在华航空服员罢工的第一时间跳出来表示支持,就亲手埋下了各行各业──尤其是运输产业工会群起效尤的导火线;她公开表态要求落实“周休二日”时,就使得行政院“一例一休”和“七休一”的决策陷入有理说不清的地步。她为了讨好美国,就在南海仲裁案掉入太平岛主权遭矮化的泥淖;为了讨好日本,不仅造成“冲之鸟是岛、太平岛变礁”的错乱,也因打压争主权的渔民而引发社会的不满。

对于蔡英文上任后的诸多政策“发夹弯”及阁员的言行失当,许多民众其实抱着宽容的态度,认为应该多给新政府一些时间,以利党政磨合。然而,蔡总统就任至今即将满三个月,民众其实并未看到多少实质建树,却只见到民进党政府不断在历史余烬中捞取剩余价值;各种改革大话连连,然只闻口头许诺,行动却完全无法跟上。最令人失望的是,许多国营事业乃至基金会的人事异动,不仅充满讨好党内各派系的酬庸气味,甚至到了良莠不分及劣币驱逐良币的地步。

总统的角色其实不在四面示好,而在整合国家的视野与资源,并作出最符合多数人利益及社会集体前景的配置。就这点看,蔡英文过度急于讨好特殊团体的倾向,可能妨碍了她的整体瞻瞩。例如,过度偏袒计程车司机,就得牺牲Uber的便捷;推广太阳能不择手段,就会给农地带来灾难;为修改课纲而讨好学生,就会产生四不像的教育怪兽;不断向某些族群示好并斗争其他族群,就会为社会制造新的戾气与仇恨。

蔡英文撤回司法院长提名咨文,其实不只是一次人事任命的失败,也是她领导哲学的一记警钟。至此,确实需要“再想想”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