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中美贸易大战 台湾二招应变

字体大小:

台湾经济日报社论称,特朗普还没上任,中美贸易战开打的迹象却愈来愈明显。台湾经贸关系与中美两国紧密结合,要想全身而退几乎不可能,似乎只有找出脆弱点,尽快提出备案,以求降低冲击一途。

特朗普竞选时多次高调批评中国,甚至指出中国用补贴低价抢市,用手段阻挡进口的不公平贸易行为,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窃贼。原本各界还期待偏激的竞选语言,不至于完全转化为政策,但这几天特朗普宣布任命加州大学纳瓦罗教授(Peter Navarro)出任在白宫新成立的“国家贸易委员会”(National Trade Council)主任后,再度拉高开战的风险。

白宫国贸委员会是一个全新的幕僚单位,目前仅知其将负责经贸谈判策略、提升美国制造业能量等议题,向总统提出建议,并将监督如优先采购美国等机制的落实。这个委员会不但看来位高权重,更受人注目的是首位主任纳瓦罗。纳瓦罗以旗帜鲜明,不假辞色批评中国经济侵略着名;其畅销着作之一的标题即为“被中国谋杀”(Death by China)。特朗普内阁中虽不乏支持自由贸易者,但纳瓦罗强硬、主战的立场,未来将可能主导经贸政策走向。

中美贸易大战会如何进行?这跟为何美国要开战有关。按特朗普“再度让美国伟大”的政见思路,贸易战有好几重功能。第一,贸易战可以作为制造产业回流的棍子,再搭配租税、土地等萝卜,一推一拉间加速创造就业机会的效果。第二,贸易战的各种武器中,如反倾销税、反补贴税,甚至退出TPP或重谈NAFTA(北美自贸协定)等,很多掌握在美国总统手里,不需要国会批准,因此可以迅速推出马上见效,退场也有弹性。最后,贸易战的对象可针对产品,也可对特定国家,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卖点,也很容易在选民心中留下印象。

中美贸易战的意义,毕竟在于让“美国再度伟大”,而非与中国两败俱伤,因而如何选择武器至关重要。美国可以只是威胁而不真的开战,毕竟自2006年以来,美国有31州对中国的商品及服务出口成长率超过100%,还有四州成长达五倍。贸易战一定会引发报复,而各州的庞大出口利益也等于中国的报复力量。中国也有正面回应“美国再度伟大”的选择,包含扩大对美农产品、航空器的采购、解除对美国鸡肉的反倾销税,放宽自由贸易试验区原本就在推动的服务业松绑,甚至鼓励大型企业赴美投资等。

但威胁要够逼真,恐怕必须要拿几个产品/产业开刀祭旗,哪些产业会遭殃则众说纷纭。有分析指出高科技产品将受伤最重,也有认为如消费性电子产品、纺织、汽车零组件及家具会是对象。但无论如何,台商大概都是受害最重的无辜对象之一。德意志银行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若启动对中贸易战,短期内反而可能出现改由墨西哥、越南接手的“转单”效应,使得其对美出口不减反增。但该份报告指出台湾因为与中国大陆结合太深,不但没有转单利益,对美出口反而会因此减少。事实上,2013年便已经发生过被美国课征反倾销、反补贴税(亦即双反税)的中国太阳能模组厂商大量使用台制电池,导致台湾产品跟着被课双反税的案例。

面对此一变局,政府提出的解法包含密切观察、加强台美经贸及产业合作、推动新南向政策及争取经贸协定等,固然言之成理,也有机会减轻冲击,但都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当务之急,是尽快盘点出可能受牵连的产品/产业及程度,第二步是构思如何协助业者透过调整供应商结构、调配生产制造地或其他政策支持作法,先撑过特朗普上任前二年的战火再说吧!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