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尧:拥挤的伸展台

(互联网)
(互联网)

字体大小:

一直记得香港作家韩丽珠这么形容香港:“地小人稠,哪里都是人,连回到家进了房间都未必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积累的情绪无处释放,压抑太久,整个社会处在随时爆发冲突的状态。”

前阵子,好友在面簿上说了一番话,字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我非常赞同,却无法举手鼓掌。因为他传达理念时不小心消费到了我,更毫不避讳地直接标注(Tag)我。当下觉得自己就像被拖上展台,甩了一巴掌,台下一片喊赞声。

我难为情的是,好友若有不满,为什么当下不向我表明,或过后私下告诉我?所幸读了几次,才明白这只是他平时说话的风格,并非有意消费。标注我也是礼貌通知,比起过后我发现他“背后”宣泄来得好。过后他也私讯向我解释,一切算是落幕。

面簿不断提醒我谁按了赞,不自在的感觉挥之不去,最后干脆主动取消标注。

我是被自己的敏感所伤。社交平台看似辽阔,但你吐一句苦水,他紧接着炫耀手上一束花,谁又迫不及待跟上来用照片、文字来彰显个人品味。长长伸展台上彼此摩肩擦踵,这样的拥挤不正如韩丽珠所言的香港,情绪暗涌随时爆发?

回不去辽阔的日子

我绝不是反对面簿,它是一个让更多资讯与思考分享撞击开花的平台,也是当前世界最蓬勃发展的社会。但设想你住在2亿人口的大楼,日日和几百名邻居生活在同一面墙后,是不是也该有些生活公约?或最基本的道德?例如减少不负责任的言论、含沙射影的指责?

便利的聊天应用程序,有时迫使我们置身在多个拥挤的饭局,不能离席又要赔笑脸,糟的是若席上有人心情不好还得默默承受,这些负面情绪到底是谁应该负责呢?幸好慢慢学会冷眼观察一些闹剧是如何自己收场。

回不去了,没有科技,生活空间辽阔的日子。我也不想回去,毕竟被抛在人群后面,比身在人群里活得不自在更难忍,这就是无法脱离群体生活的人类。

收起手机,远离人群

日前到曼谷放假,从机场到市区的地铁上,冷气微弱,窗外阳光直射进来,感觉阳光粒子缓缓渗进皮肤。一出地铁,深吸一口夹杂一点油污和潮湿味的风。

到了国外,感官突然全部打开,对周遭一切事物特别敏锐。在原来的生活久了,五感难免迟钝甚至麻木。也许,这是在拥挤的城市和纷扰中,钝化自己的感官是一种自我保护。

接上网络的手机传来一则则讯息,当中有不少其实跟自己无关。平时紧跟人群惯了,休假时难得有理由远离人群。

我把手机收起来,开始短短四天却很难忘、很享受的曼谷假期。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