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乱世波澜不惊

周迅饰演的小学老师方兰(左)与叶德娴饰演的方母先后投入抗日工作。
周迅饰演的小学老师方兰(左)与叶德娴饰演的方母先后投入抗日工作。

字体大小:

许鞍华新作聚焦香港抗日组织“东江游击队”,其中多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们平静淡定地从事危险的地下工作,未高声呐喊的伤痛与恐惧,照样撼动人心。

《明月几时有》Our Time Will Come(PG13)

娱乐性 ★★★☆/艺术性★★

看完香港导演许鞍华的新作《明月几时有》,我得想一下:好看吗?这跟看她的旧作《桃姐》《投奔怒海》很不一样,看完这两部片,立刻赞“好看!”但看《明月几时有》与看汤唯参演的《黄金时代》类似,得再想一下:好看吗?

有这样的心理,是不是因为“不好看”。但再想一想比起许多华人电影,《明》并不差。我与其他影评人闲聊后,发现《明》的口碑两极化。

看《桃姐》《天水围的夜与雾》《天水围的日与夜》《千言万语》《女人四十》与《男人四十》等许鞍华的旧作,会觉得人物的塑造很立体,很有层次。但《明》缺乏这样的感觉,或许与故事太细节化、破碎与片段性有关,每个人物点到为止,女主角周迅并没有特别耀眼,因为她要与饰演她母亲的叶德娴、茅盾夫人的蒋雯丽,以及游击队的通信员“阿四”(王菀之)竞争出镜率。身为第一女主角的周迅篇幅不少,但支线一多,绿叶多又杂,多少遮盖了红花的魅力。

重点放在抗日的小人物

20170706_showbiz_xuanhua1_Large.jpg
彭于晏饰演的短枪队队长刘黑仔足智多谋,十分抢眼。

许鞍华老早就想拍香港沦陷题材,片商表示将宣传《明》是香港回归20年的献礼,她没意见。我比较欣赏的是许鞍华将重点放在小人物身上,所以看不到秋瑾、林觉民等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雌与英豪,参与抗日的多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比如小学老师方兰,还有她那当包租婆的母亲,青梅竹马的情人李锦荣等。他们为国捐躯的事迹可悲可泣,照样撼动人心。

《明》的主题虽沉重,但导演处理得轻盈。片中对白不煽情,没有波涛汹涌,淡淡地宛如缓缓的小河流水。抗战时民不聊生,方母在房客茅盾夫妇要搬走时,虽感失落,但也按捺着情绪。她一直担心女儿参加游击队,后来自己也加入抗日阵容,导演处理自然,未刻意营造赚人眼泪的剧情。

无需刻意,真情流露

“胜利时再见”的台词在片中出现好几次,茅盾夫人要离开时,方兰感慨不知何时能再见,茅盾回答:“胜利时再见”。方兰加入游击队时,也对亲友说“胜利时再见”。他们讲这句台词时,眼色不凝重,口气也非悲壮,就是很自然的,很平淡地应答。或许,“再见”是无常世事中最真切的追求,面对“真”,无需刻意,只要真情流露。

方母帮忙传递情报时在船上被捕,刘黑仔等游击队员在郊野遇到日军临检,这些惊险片刻也不至于让观众的一颗心都快跳了出来。

最惊悚要属李锦荣与日本军官大佐(日本男星永濑正敏饰演)“吟诗”的片段。当中文老师的李锦荣对大佐讲解“几时”与“何时”的差异时,大佐以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回应,并以取命威胁李锦荣在他数到七之前,以“几、何”两字入诗。这段殖民者翻脸不认人的残暴剧情,是全剧最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部分,许鞍华仍保持内敛手法,在紧张对峙中,让霍健华淡定念完诗。

剧情:1941年12月25日,港督向日本投降,香港进入三年零八个月的沦陷时期。1941年末,日军疯狂搜捕滞留在港的中国文化人,抗日组织东江游击队接到上级指示,紧急营救文化人冲破日军的封锁追捕。

20170706_showbiz_xuanhua2_Large.jpg
霍建华饰演在日军总部卧底的李锦荣,诠释双面人的压抑性格。

沦陷后,以往富裕的香港顿时变成缺粮缺水的空城。小学老师方兰(周迅饰)与母亲(叶德娴饰)留在湾仔小楼艰难度日。学校停课,刚与恋人李锦荣(霍建华饰)分手的方兰因为之前协助租客茅盾撤离香港时,沉着机敏,受到游击队短枪队队长刘黑仔(彭于晏饰)赏识。刘黑仔决意招揽她加入,帮游击队建立市区秘密联络站,在日军严密控制下,印刷反日传单,传送军事情报,解救被捕志士。

方母为协助女儿,自愿代送情报,不幸被捕。在日军总部卧底的李锦荣冒险将方母被捕的消息通知方兰……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