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影评 中转遇见溜溜的她

字体大小:

以变性人为要角的电影,往往不是以主流观点把他/她们拍成“奇观”,就是着眼于从他/她们的视角描写他/她们不见容于主流社会的遭遇(只是不同作品之间的议题处理,仍有真诚与伪善,或鞭辟入里与浮光掠影之分)。

1992年的爱尔兰/英国电影《哭泣的游戏》(The Crying Game)是一个异数,片中的爱尔兰共和军成员跟被俘后遇害的英国士兵的歌手“女友”相恋,在两人终于走到可以“坦诚相对”的那一步,他才发现这名连一般电影观众都被骗倒“美女”是个“伪娘”(男扮女装者)。但《哭》基本上是一出政治电影,易装题材是电影作者辩证应该巩固还是挑战国籍、种族、性别的主流价值观的隐喻。

时隔27年,美法联制、情节类似的《中转站》(Port Authority)却不怕观众一早猜到女主角慧儿(美国变性模特儿兼演员Leyna Bloom饰)是变性人,她跟一群黑人男同性恋者组成voguing地下舞群,还同住一个公寓单位,尽管男主角本人后知后觉。

翻转典型套路

《中》由美国导演Danielle Lessovitz执导,原英文片名“Port Authority”指的是纽约港务局巴士终站,也是往返纽约市和隔着一条哈德逊河的新泽西州之间最重要的巴士乘客集散地。电影的第一幕,20岁的新泽西小男生保罗(英国演员Fionna Whitehead饰)在此巴士终站遍寻他想投靠的同母异父的姐姐不获(他以为她会来接他)。故事往下发展,他的背景和内心世界缓缓揭开,原来他是个被新泽西老家和纽约的姐姐推来推去的烫手山芋,想要一个家却只能把“身”寄托在给他栖身之所和一份暴力讨债工作(向欠房租者追债)的白人小帮派,但又把“心”交给了变性美女慧儿和她所身处的有色人种同性恋社群中,跟他们交心,以慧儿男友的身份渐渐获得大家的接纳。

实际上,《中》翻转典型变性人题材电影的套路,以一个原本该是来自“主流社群”的白人“直男”(异性恋者)为叙事主体。他闯进慧儿的社群,反而成为一个“弱势”的外来者。港务局巴士终站于焉成为象征衔接两个世界的一扇门。保罗这个乡间男孩跨过了这一扇门,非但不是进入纸醉金迷的“大苹果”,或至少是姐姐所在的中产阶级社会,反而走进了对他固有的义理、性向价值观产生冲击的“地下”社会。

这正是保罗的成长故事。这则故事仍是一个从“直男”角度来看待这个地下社会,但又不像以前的类似作品,以中产阶级白人优越感为前提来“为弱势者发声”。相反的,《中》是借此来自省主流保守主义价值观的局限和盲点。

冷静地换位思考之站

保罗在影片中刚与慧儿发展出感情时,才从旁人口中得知慧儿的变性人身份,一度不忿她隐瞒。但慧儿敢于面对自己的性别认同,当女人也要当得有尊严。反观保罗自己则在营造一个海市蜃楼般的伪现实,明明得混讨债帮“维生”,却对慧儿假装他是与姐姐同住,有正当工作。这也造就了《中》的另一个特色──它不像一般的变性人电影那样的横眉竖眼地控诉到底,而是诉诸平实的生活现实主义风格,让城市的喧嚣,保罗和慧儿淡淡的浪漫,与voguing舞蹈场面的灵动奔放交错,隐隐透出电影作者对于这种看似挣扎于社会边缘,实则“焉知鱼之乐”的生活方式的倾慕。甚至当保罗被迫随讨债帮找上慧儿/同性恋者的公寓讨欠租时,《罗密欧与茱莉叶》(一对来自两个世仇家族的恋人)式的戏剧高潮似要爆发;可保罗摘下口罩,对认出他而目瞪口呆的同性恋好友表明心迹之后,导演却沉稳内敛地把冲突放下。

“中转站”,是冷静地换位思考之站。

(新加坡电影协会将于11月6日放映《中转站》,只限会员观赏。详情参阅:www.singaporefilmsociety.com/event/portauthority/

《中转站》翻转典型变性人题材电影的套路,以一个原本该是来自“主流社群”的白人“直男”(异性恋者)为叙事主体。他闯进慧儿的社群,反而成为一个“弱势”的外来者。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