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大战》落幕 几代人情怀终结?

历年的《星际大战》电影。(海报)
历年的《星际大战》电影。(海报)

字体大小:

《星际大战》全新三部曲的最终章《星际大战:天行者崛起》(Star Wars : The Rise Of Skywalker)即将落幕,这也是《星际大战》后传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也是天行者传奇的第九部作品以及最终章。

Harrison Ford(哈里逊福特,左图右,右图右)和Carrie Fisher(凯丽费雪)参与《星际大战》从正传到后传的演出,时隔30年。(剧照)

正义和邪恶的对决,是《星》系列永恒的精神内核,故事从1977年开始,伴随好几代人的成长,其经典台词与造型,早已成为流行文化本身。

《星际大战》系列是最受欢迎的太空史诗。(剧照)

传说1968年《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上映时,一个年轻人在电影院里看得激动不已,暗下决心要做一部“属于自己的太空科幻片”;这位年轻人就是George Lucas(乔治卢卡斯)。他不但原创出《星际大战》系列电影剧本,还以领先时代的技术把影片拍了出来。当1977年这部“太空奇幻电影”上映时,影迷们被它庞大的世界观、超前的审美和惊人的视觉效果震撼了,而且永远也无法忘记那种感受。

光剑是《星际大战》里标志性的武器。(剧照)

改变电影制作和电影院

42年来,《星》系列一直坚持用技术树立好莱坞电影特效的标杆。

话说上世纪70年代之前,好莱坞还没人敢设置特效部门。电影若想赚钱,就得压缩成本,而昂贵的特效是最先被排除在外的项目。卢卡斯为实现自己对《星》的设想,找来一些20出头、理工科出身的大学生,帮他从工程和技术上测试“太空大战”拍摄创意。这帮年轻人在加州机场附近租了个仓库,努力了一年,居然真的把“星战”故事变成了电影。这就是全球顶级特效公司工业光魔(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的前身。他们第一次在电影拍摄中跨界应用了电脑技术。

《星际大战》里的人物造型奇特多变,挑战观众的想象。(剧照)

第一部《星》是硅谷和好莱坞结合的产物。自此,工业光魔的科学怪才们开始了“用电影来展现炫目科技”的旅程,创造出影史上第一个电脑动画人物,并让“终结者”(Terminator)和“恐龙”在大银幕上活了起来。

星战和工业光魔还孵化出另一家改变了电影行业的公司——皮克斯(Pixar)。皮克斯原本就是工业光魔的电脑绘图部,它在被卢卡斯卖给乔布斯后,拍出了一部完全由电脑制作的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Toy Story),从此大红。

随着1977年第一部《星战》电影大卖,以福斯为首的电影发行公司说服影院升级了影厅的音响系统。

星战系列的丰功伟绩 

迪士尼已宣布,短期内将不会在大银幕上续写“星战传奇”。所以《天行者崛起》上映,意味着这个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科幻IP即将在影院暂时终结。

而在系列九部作品中,2015年第七部《原力觉醒》(The Force Awakens)全球票房最佳,达到27亿新元,也是唯一突破20亿元者,更是历来电影票房第四名!1983年的《武士大反击》(Return of the Jedi)则卖今6亿6000万新元,是系列中最差者。

历来电影票房前50名中,《星际大战》系列就有四部,前20名有两部。以系列电影来看,《星》的15部作品——正传、前传、后传各三部,加外传两部,加动画片一部,总票房超过138亿新元,仅次于《复仇者联盟》(Avengers)。

星战系列还能不能翻身?

卢卡斯的前传三部曲刚推出的时候,被粉丝批评太复杂也太守旧,最终他决定不再执导,并在2012年将卢卡斯影业和《星》系列版权卖给迪士尼,一方面延续了这一经典IP的生命,然而迪士尼推出的JJ Abrams(JJ艾布拉姆斯)导演的《星》系列,似乎已经与当年卢卡斯的系列渐行渐远,也导致口碑和票房双双下跌。

《星际大战》后传三部曲都标榜女力,以吸引女性观众捧场。(剧照)

整个太空史诗系列最动人的,是人在与原力黑暗面的对抗中如何落败,又如何去面对黑暗命运。可是到了《星9》,谁能得到原力,就能拥有至上的超能力,让人质疑,星战也不再星战,而是《复仇者联盟》的另一个翻版,会不会有一天来一个《复仇者联盟星际大战》?

《星际大战》外传曾找来甄子丹(右))、姜文参演,尝试争取更多中国观众支持。(剧照)

反倒是迪士尼旗下的流媒体Disney+主推剧集《曼达洛人》(The Mandalorian),沿袭了星战系列的灵魂,反倒获得了高度评价。也许,这将埋下《星》翻身的种子?

《曼达洛人》被视为《星际大战》未来翻身的助力。(剧照)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