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片日薄西山

字体大小:

本周影评

华语电影能够风靡世界的,目前为止只有功夫片。

功夫片起源很早,到1960年代开始涌现一批精品佳作,像胡金铨的《大醉侠》,张彻的《独臂刀》等。但其一板一眼慢吞吞的动作过于舞台化,而“寻仇/行侠”的故事主题也相对狭隘,同时,拥有8亿人口的中国大陆尚未开放,因此影响力仅能辐射台港新马等华人圈。

李小龙的横空出世,为功夫片吹响了征战世界的号角。也许是美国10年的求学与工作经历,让他更能够品味出功夫的“民族大义”。他在电影中代表中国功夫对抗不同国家与种族的武者,赋予功夫崇高的道义地位。1972年他在《精武门》中喊出 “中国人不是病夫”,更是广泛地激起了华人的民族尊严,因此迅速获得华人观众的拥戴。

他在电影中迅猛独特的寸劲拳、双截棍、旋风腿等绝招一扫“舞台化”流弊,让世界看到中国功夫其实也具备超强的贴身实战能力,使功夫电影的影响力真正扩展到全球。而李小龙彗星般的陨落更加神化了他的电影传奇。从此,所有关于功夫电影的

话题,都不可能绕开李小龙。

作为功夫片接任旗手,成龙一开始并不顺遂。虽然在人物名字和动作风格上力图模仿延续李小龙,但无论形象还是形体,成龙和李小龙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直到1978年,他才靠《蛇形刁手》和《醉拳》开创自己独特的“诙谐武打”风格:动作刁

钻巧妙,善用周边器物,穿插搞笑打诨等。但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搏命演出的敬业精神。1983年的《A计划》,1985年的《警察故事》,1987年的《龙兄虎弟》等,几乎每部电影都有他的斑斑血迹。

成龙凭借功夫片成为目前为止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华人巨星。作为功夫片担纲旗手的最大成就,就是他闯荡好莱坞的每部电影都是任男一号。是成龙将功夫片的影响力拓展到更广泛的国际观众群体。

唯一“举国体制”武打片

自古英雄出少年。李小龙出演《唐山大兄》时30出头。成龙《醉拳》扬名立万时24岁。而李连杰在《少林寺》公映时只有19岁。其实他早在12岁时就已夺得中国全国运动会的武术全能冠军,在中国武术界是当仁不让的英雄少年。

《少林寺》的拍摄当年可说是国家级政治任务,导演拿着“尚方宝剑”在全国范围内无阻碍“选角”,“十三棍僧”几乎人人都是各个武术单项的全国冠军。该片掀起的“少林功夫”热潮更是无远弗届,不少年轻人跋山涉水甚至越过大洋跑到少林寺

学习少林武功。《少林寺》是中国 “举国体制”与香港最先进“功夫片制作”的完美结合。可惜这种完美结合可遇不可求,只能是个绝响。

不过李连杰舒展利落而难度极大的“舞”打动作却得以呈现在世界面前,这种糅合舞蹈的武术具有极高观赏性。90年代开始,李连杰以黄飞鸿系列电影奠定他功夫片“扛把子”的江湖地位。

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大陆影视风起云涌。庞大的消费市场借助网络力量逐渐形成巨大的虹吸效应,几乎吸纳整个华语影视圈的人力、物力与技术。甄子丹、赵文卓、吴京等人陷入一片混战,争夺着李连杰之后的功夫片旗手之位。直到2008年的《叶问》,甄子丹才脱颖而出。出道20多年的他,终于在45岁接过功夫片大旗,成为一代宗师。

从李小龙的硬桥硬马,到成龙的诙谐搏命,再到李连杰的华丽舞武,每一代功夫片旗手都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甄子丹出道很早,精彩的动作糅合自由搏击、柔术、锁技等多种技法,但却一直缺乏强烈而独特的个人风格。《叶问》的成功应归功于向传统的回归:恢复一板一眼耐心地将一招一式交代清楚,尽量减少电脑特技的运用。返璞归真的洗练功夫让甄子丹大红大紫。然而归真之后的吸引力能维持多久呢?

功夫片倏忽百年,影响世界半个世纪。如今在世的三位旗手虽还奋战在第一线,但也日渐垂暮,不可能酣畅淋漓地激烈打斗了。占据华语电影最大市场份额的中国大陆似乎遍地黄金,搞怪搞笑如《唐人街探案》都能随便赚得上亿美元票房,哪还会有兴趣制作须得流血流汗甚至搏命的功夫片?“功夫电影”这个唯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语片种,很有可能从此走向没落。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