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50勇士冒死阻核灾

字体大小:

《福岛50》Fukushima 50(PG)

娱乐性★★★☆/艺术性★★

剧情: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大地震,波及福岛核电厂。渡边谦饰演的第一核电站站长吉田不但得对长官报告情势,还得与佐藤浩市饰演的控制室管工紧密联系,希望将外泄辐射减到最低伤害。尽管辛勤奋斗,事态仍不断恶化,核电厂员工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反应炉内徒手施工泄压。

影评:东西方的影视创作中核灾害相关的作品不少,惊悚片《重返车诺比:鬼城实录》(Chernobyl Diaries)、纪录片《抢救车诺比》(The Battle of Chernobyl)与剧集《车诺比:伤心的儿童》等(编按:车诺比也译为切尔诺贝利),不过让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白俄罗斯作家Svetlana Alexievich(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书《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一想到书中的描绘仍惊心动魄,这本有关于爱与死亡的书,容易让人边看边湿眼角。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1986年发生核子反应堆爆炸意外,阿列克谢耶维奇访问上百名受到核灾影响的居民与消防员等,她以独白方式巨细靡遗地呈现事故,这种方式就像法国导演扬恩亚瑟伯特兰震撼人心的得奖纪录片《人类》(Human),充满力道与厚度,更考验人性的情感。

面对危机,当局准备不足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切》后记让人深思,“书中的人已经见过他人未知的事物,我觉得自己在记录着未来。”渡边谦在日本核灾片《福岛50》说:“错的是人类的怠慢,总认为不会有超过10公尺的海啸,而灾难真正发生时,他们反而无从应变。”这段台词同样让人反思,在大自然,在历史面前,人类抱着足够的敬畏之心吗?恐怕是不足的,所以冠状病毒才让人类手忙脚乱。

2011年发生的311大地震,被喻为日本二战后伤亡最惨重的自然灾害。当时看到日本人井然有序地启动一套完美的SOP疏散居民,展开救灾行动,坚韧的民族性让全世界惊叹。《福岛50》却隐约地揭开核电站与政府官员在处理灾情的矛盾,让观众清楚看出双方对核灾危机根本没有预备的真相。

小人物展现英雄精神

明年是福岛事故的10周年,日本想靠举办奥运重振经济,世人也想走出疫情困境,这些都需要勇气与毅力。《福岛50》改编自门田隆将撰写的报道文学《见过死亡深渊的人:福岛核电厂员工奋战500天纪实》,渡边谦在这部电影饰演“改变日本命运的男人”核电厂站长吉田,现实中的吉田已于2013年死于癌症,但他与核电厂的其他勇士呈现的小人物英雄精神,势必千古流芳。这些在核灾留守岗位的英雄不止50人,由于他们是以50人为一组的方式轮班进出厂房,所以被媒体称为“福岛50勇士”。

侦察机器人因为辐射关系,还没达到预定侦查位置就已经故障,所以清理灾区只能靠人力,但美国核监护专家也指出,七成核灾时留守的工作人员可能会在两周内死亡,所以不论是留守岗位或参与灾后清理的无名英雄,都叫人钦佩。比较遗憾《福岛50》完全未触及勇士们承受的后遗症,影片反而花了篇幅去抱美军的大腿,而且当时难道只有美军帮忙赈灾吗?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