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青春的躁动

塔莉娅莱德(左)在《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得应酬呆萌男。(UIP提供)
塔莉娅莱德(左)在《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得应酬呆萌男。(UIP提供)

字体大小:

《从不,很少,有时, 总是》

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NC16)

娱乐性★★★☆

艺术性★★☆

17岁未成年少女奥特姆与小表姐一起在超市当收银员。奥特姆意外怀孕,因为家乡宾夕法尼亚州对堕胎的限制,表姐于是偷了超市的钱,陪伴奥特姆到纽约堕胎。过程不平顺,但两人都设法克服。

一个青春的失误,然后透过一段拼了小命都要堕胎的旅途,从而认识自己的身体,也认识到自己。整个过程,没有人是轻松的,包括一路陪女主角披荆斩棘的表姐。

女导演Eliza Hittman(伊丽莎希特曼)爱捕捉青春的躁动,探讨年轻人的情感与内心世界。导演2013年的《感觉爱》(It Felt Like Love)里“失控恋情”逼使14岁少女面对现实;2017年《沙滩鼠》(Beach Rats)透过一名丧父少年,一窥年轻人试图摆脱无聊生活及自我质疑。

营造焦虑与压迫感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道出女性自主的生产权利,也一窥年轻人能力的所限。

腹中多一块肉,不想让父母知道,又没经济能力,难免惊慌失措,不论是在家中,前往纽约的长途大巴士上,看医生时,导演用大量特写来拍摄奥特姆,营造出她的焦虑与压迫感。

旅程中,大三岁的表姐也不是闲着,先得“应酬”巴士上不断要与她搭讪的呆萌男,在纽约时还得为餐食费和回宾夕法尼亚州的车费动脑筋。好在巴士上不情愿地留了呆萌男的号码,电话一通,对方猴急赴约。三人到快餐店、保龄球场打发了一晚,表姐终于开口要买车票,呆萌男这时一点也不呆,要从她身上尝到一点甜头。这段剧情让我想起罗马尼亚电影《四月三周两天》里,陪好姐妹布加勒丝特去堕胎的奥迪丽亚,因钱不够,用自己青春的肉体满足医生的欲望,好让姐妹淘能顺利堕胎。

青春是义气,也是无悔。尽管冒险旅程双姝同盟化险为夷,波澜不惊的情绪,已紧扣电影观众心。

饰演奥特姆的Sidney Flanigan(茜德尼弗拉尼根)气质冷傲;演出表姐的Talia Ryder(塔莉娅莱德)稍美艳,古典美貌还被形容是Emma Watson(艾玛沃森)与Winona Ryder(薇诺娜赖德)的综合体。

片名是调查选项

《从》今年柏林影展获银熊奖评审团大奖,也在日舞影展夺奖等。影片风格写实,还原少女的困境。

片名其实是少女堕胎前接受医疗单位测试调查时的选项,问卷的问题包括她几岁有性经验,性伴侣多吗,家族病史和有没有药物过敏等,每道问题有四个选项:从不,很少,有时,总是。还算坚韧的少女在调查过程中,一度落下泪来,可见压力不小。

影片整体处理温和,导演出色的地方在于:不动声色就营造出少女的彷徨与害怕。少女腹中块肉的经手人是谁,影片没交代,我一度怀疑过女主角的爸爸,因为美国电影什么都可以有。但应该不是。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