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争战中的花木兰

字体大小:

本周影评

大热电影通常是影评人的梦魇。商业大片(blockbuster)的制作通常须做各种妥协,以取悦最大多数的观众。因此电影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往往被牺牲掉。而这些往往正是影评人的专业积累与赏鉴能力得以发挥之所在。另外,发行方铺天盖地的宣传自然引发大量关注与解读,影评人即使是呕心沥血地创作,也只能被淹没在海量的信息碎片之中。

《花木兰》(Mulan)就是这样一部商业大片。制作成本最高的女性导演作品,好莱坞演绎的中华女英雄故事,汇聚国际华人巨星,彰显女性主义精神,集结种种的条件,可供炒作的话题层出不穷。而其一拖再拖的公映日期,不仅如冠病疫情的消亡那样不可预期,更是幸或不幸地让它深陷中美两国,由冷渐热的争战漩涡之中。

平心而论,以好莱坞的典型视角来诠释东方故事,多少会有些似是而非的感觉。

首先是对东方文化内核理解的偏差。就像《花木兰》中对“气”的诠释就相当莫名其妙。而着力宣扬的核心追求“忠勇真”中的“真”,也是遍寻“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

孝廉耻勇”的古训而不见。皆因“真”从来就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反而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更被广泛接受。拔高“真”显见是种刻意的价值观植入。

其次是拍摄技法与习惯的不同。西方摄影喜用各种侧光,半明半暗的画面更能凸显西方人棱角分明的五官。长期实践也让制作团队根据演员肤色、毛孔、肤质等特点,总结出一整套有关用光强度与颜色的掌控技法。这些技法与习惯用于东方演员往往是“魔法”全失,每个人看上去都一样。同理,西方演员在东方制作的电影中,也很难被拍得好看。幸亏刘亦菲五官精致且有棱有角,即使侧光仍能拍得很美。但某些时候,也免不了令人惊奇地与巩俐有几分神似。

两大女星尽职尽责

假如放下所有成见,你会发现导演Niki Caro(妮琪卡罗)较为忠实地呈现出一个遥远传说所应有的面貌。镜头运用,画面效果,节奏把控也都让人目眩神驰。古典画风的凤凰形象不仅能致敬中华传统文化,也能对电影脱胎于动画版做出一定交代。在“假脸”充斥的中国影艺圈最终选定刘亦菲和巩俐这两张原生脸孔,可见妮琪卡罗对女性主义的坚持。然而将如此宏大的课题硬硬带入电影,却使情节的反转显得相当突兀。妮琪卡罗的“执念”对电影究竟是好是坏,观者可能会有相当两极的看法。

刘亦菲饰演花木兰形象无可挑剔,气质却缺少一丝剽悍。然而电影开场不久的一段策马飞奔,却让微言看出她对角色的投入。骑马不难,但要想骑出潇洒帅气的感觉,除了天分,还得一定时间的专心苦练,甚至把大腿磨出茧子才做得到。有了这份决心的加持,即使片中大部分时间 “扮丑”出演,刘亦菲仍然最大限度地完成了花木兰这个争议角色的塑造。

巩俐气场强大,也可能正是这强大的气场给她染上一丝“邪气”,饰演正面人物时总让人有些难以信服。《花木兰》中的这个反派角色,让巩俐带着“邪气”的强大气场得以充分发挥。剧情最后的“神”反转,也只有巩俐本身独特的气质才能让人感觉到可信。

在中美争战中登台的《花木兰》,由于种种的原因招致不少骂声。但不少人在熙熙攘攘的怒骂中可能忘记了:它不过是迪士尼动画的真人版。如果你不会把《灰姑娘》(Cinderella)当成真实事件,那对花木兰的“妖魔妆容”等,也应该可以释怀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