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对舞蹈的爱 如飞蛾扑火

字体大小:

本地导演廖捷凯所导的日语电影《蛾之光》(Light of a Burning Moth),是本月31日开幕的2020年东京国际电影节竞赛片。

由于冠病疫情,今年东京国际电影节把国际竞赛(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亚洲未来(Asian Future)和日本映画(Japanese Cinema Splash)三个单元的竞赛,浓缩成“观众奖”(Audience Award)。《蛾之光》将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31部电影竞争此奖,竞赛片从107个国家与地区的1356部作品脱颖而出,10部来自日本,12部亚洲国家与地区,10部来自其他地方。

廖捷凯接受《联合早报》电访时对作品受到青睐表示开心,《蛾之光》是他在东京艺术大学硕士班的毕业作,面临日语不流利的挑战,所幸拍摄时,有他的制作人协助翻译。

艺术家选择比较辛苦的路

廖捷凯四五年前在香港认识韩国舞者河英美,她定居首尔,常在亚洲不同国家与地区工作。两人一直保持联系,激荡出《蛾之光》的合作计划:“我们特地到日本下北半島小住一周,拍一些视频与创作剧本。”影片一小部分在下北半島拍摄,主要是在千叶与茨城町取景。

电影灵感来自河英美作为舞者的经历,但故事是虚构的,廖捷凯说:“她身为艺术家,纯粹热爱舞蹈的人生与一般人不同,不在乎成家与财务稳定,走一条比较辛苦的路,生活穷困。”河英美曾演出抽象短片,主演剧情电影是头一回。她不会讲日语,片中没台词。日本演员包括浅野令子与默剧演员Arai Han等。

《蛾之光》另一灵感来源是美国实验性电影导演Stan Brakhage(史旦百卡志)的三分钟短片《飞蛾》,“做实验性电影导演也像舞者一样不容易,放映空间有限,很多都穷困潦倒,做实验电影的热忱,却有如飞蛾扑火。”

廖捷凯两年半前到日本念硕士,他考虑过去欧美,最终赴日念电影导演课程:“因为东京艺术大学有我喜欢的授课老师——导演黑泽青与诹访敦彦。学校还提供学生两年内拍一部长片,三部短片的预算,我不用担心拍摄资金。”他先在本地日语学校上日语课,但到日本上课后,不全听得懂,会用手机录下老师教的,然后不断地请教同学。他今年三月毕业,为了拍摄《蛾之光》继续留在日本,11月9日电影节闭幕后会回新加坡。

英培安的创作其实在写自己

廖捷凯曾在新加坡艺术学院(SOTA)当了10年讲师,教电影与媒体艺术,旧作包括《红蜻蜓》等。他计划从日本回来后,开始筹备拍摄本地作家英培安的纪录片《一个像我这样的男人》(A Man Like Me)。

廖捷凯原要把英培安的著作《画室》改编成电影:“当时舞台剧都还没有改编,不过我与朋友写《画室》剧本时,发觉这个似现代剧又有历史性的故事,不容易找到资源。我过后继续阅读了英培安其他著作,发现他的很多创作其实是在写自己,我拍他的纪录片,算是对他作品的一种改编吧!不过我还是希望将来有机会可以拍《画室》。”

《一》将透过虚构和现实世界的融合,叙述英培安人生暮色的故事。廖捷凯不久前已获得总部位于曼谷的电影基金会普林影业(Purin Pictures)所颁发的辅助金拍此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