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势
论市
许丽卿
kohlykg@sph.com.sg
在一个“捞起”春宴上,一名银行高层悄悄透露:本地不少企业还不起银行贷款或借不到钱,被迫清盘或面临破产的命运。
新年流流(广东话,指大过年的),在喜气洋洋的春宴上听到这样的消息,心情确实复杂。这不是什么惊人的内幕消息,但出自银行高层的口中,证明了最近小老板圈中不断有关某某企业在生死线上挣扎、某某企业被迫清盘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数据会说话。根据律政部提供给本报的资料,去年清盘的本地企业有近980家,其中被迫清盘的占19%或近190家,这比2011年至2014年平均的15%高。
与此同时,最新调查显示,被列为高风险信贷评级的中小企业在比率上也有所增加,几乎占整体中小企业的一半。
单从数据看,本地中小企业的命运确实令人担忧。有更多企业在过去一年出现融资困难或面临倒闭困境,主要是受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商务贷款紧缩,以及贷款利率调高拖累。许多企业在过去几年的低利率环境下轻易获得借贷,而且贷款成本低,所以几年来债务显著增加。然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加上银行放款紧缩,以致企业陷入资不抵债困境,最终亏损黑洞越来越大,被迫清盘并不出奇。
“低利率”是把双刃剑,既可为企业带来资金,却也让企业累积债务。到底企业是深受其“利”,还是深受其“害”?
无论“利”或“害”,企业的资金来源和利率息息相关,许多企业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而借贷成本高低深受利率高低的影响。
美国加息,对全世界的经济和消费者都有深远影响,包括房地产和汽车贷款,企业和政府的借贷成本,以及各国货币和商品的价值。
因此,在过去一年,当美国联邦储备局在挥舞加息大棒的时候,一些银行已经悄悄地调高贷款利率,许多企业已受到借贷成本提高的冲击,而当美国的加息大棒在去年底终于落下,本地中小企业更加感受到借贷成本的压力。
加息意味着超宽松货币时期的结束,在银根紧缩的环境下,那些“自立更生”能力不足的企业,很容易陷入债台高筑的困境,加上经济前景不被看好,企业倒闭的情况或许会越来越严重。尤其对那些有大量美元贷款的企业,因随着利率上升推动美元升值,债务负担将更加重。
尽管有专家学者预测,本地企业被迫清盘或倒闭的情况会恶化,但随着联储局主席耶伦对经济前景偏悲观,对未来进一步加息料会谨慎,似乎倾向于不急着加息,甚至在研究负利率政策,这或许可以暂缓本地企业的一些压力。
如前所述,拖累本地企业的不仅是贷款紧缩或利率提高因素,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经济风险因素在增加,意味着外部经济冬天来了,本地中小企业自然会感到彻骨寒冷。
全球经济危机正在走来
新春期间不说泄气话,但专家一番“全球经济危机正在走来”的论调不时听到,还说去年开始的全球经济放缓延续到今年,不止“味道”未见消散,焦味更是浓烈,按照危机由边缘传向中心,再由债券传向股市发展的历史模式,料下次全球经济危机将在一年左右发生。
对目前的经济状态,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读。在我看来,全球经济处在增长缓慢的状态,充满不确定性,但不算衰退。一名企业老板则形容为“不温不火的经济”,就像慢性病患者,无须开刀,但必须长期服药,这种滋味最痛苦。他说本地经济亦然,股市楼市淡静,企业投资谨慎,市场有惊无险。对一些商家来说,这一轮的“不温不火经济”周期似乎长了些,让他们无所适从,进退两难,不易做投资决定,这滋味比经济衰退更难受。
全球经济持续放缓,我们似乎已习惯了不温不火的增长速度,而一旦不温不火的经济成了新常态,企业必须耐心适应。有本钱“埋怨”不温不火经济周期太长的本地企业并不多见,更多是一些连融资都面对困难的小企业。大起大落的经济和市场波动,会受到重创的往往就是这些占大多数的中小企业。
本地中小企业被迫清盘或面临破产案例有增加的趋势,反映了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况,如果经济状态没有改善,预料接下来还有更多企业的还贷能力会进一步恶化。有人呼吁政府出手搭救这些无助的企业,也有专家质疑是否应该保护已经无法经营下去的小企业。呼救声在加息后更加频密,问题是要在已成新常态的不温不火经济状态下很有效地帮助这些企业脱困,是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