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灵活度不转战“主板” 更多公司选择留在凯利板

字体大小:

新交所中小企业发展与上市主任纳瑟表示,凯利板提供公司更多集资、收购和脱售的空间,同时有赞助机构护航。一些公司虽符合主板条件,但仍选择凯利板上市。

从2014年至今,每年只有一两家挂牌公司从凯利板转到主板。这不一定是公司不够资格,许多是看上凯利板的自由灵活度。

自动报价交易板(SESDAQ)在2008年改为凯利板(Catalist),初创时凯利板有109家公司,截至今年8月有197家。2008年至今年8月有21家公司从凯利板转战主板,2013年最多,共有7家。据了解,当时一些凯利板公司赶在主板门槛调高前行动。

之后每年只有一两家公司转战主板。新交所中小企业发展和上市主任纳瑟(Mohamed Nasser Ismail)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表示,这凸显了一个趋势,那就是更多公司为了灵活性而选择留在凯利板。

他透露,一些公司如珍宝餐饮集团(Jumbo Group)和金味(Kimly)其实符合在主板上市的条件,但它们仍选择在凯利板上市。

纳瑟解释道:“凯利板提供公司更多集资、收购和脱售的空间,同时有赞助机构(sponsor)护航。从2013年至2016年的三年内凯利板公司所筹集的资金达33亿元,比2008至2012年的五年内所筹集到的19亿元多出72%。”

数据也显示,从2012年至2016年间凯利板公司通过二级融资(Secondary Fund Raising)筹集到近40亿元,这相当于它们在IPO时所筹集到2000万元的20倍。当中63%是通过发行债券筹得,28%通过配售股票,9%通过发行附加股。

另一方面,一些公司反映,主板公司需符合最低交易价(MTP)规定也是考量之一。这是因为如果六个月交易量加权平均股价(VWAP)低于0.20元,或六个月日均市值少于4000万元,就会被列入观察名单。

尽管凯利板具有一定优势,一些公司仍以主板为目标。纳瑟说:“一些公司已相当成熟,对集资和并购零活度的需求没那么高时,它们或会选择转到主板,以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据了解,一些机构投资者或基金经理会更倾向于投资主板股票。

只是转到主板的高门槛也令一些凯利板公司“望门兴叹”,如最新财政年度的综合税前盈利至少3000万元、市值不少于1亿5000万元。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