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丽卿:敢于创业登富豪榜

沈望傅(左)和陈民亮分别代表了20世纪和21世纪的新加坡企业家。他们的成功证明了新加坡其实不乏创意创新之士。(合成图)
沈望傅(左)和陈民亮分别代表了20世纪和21世纪的新加坡企业家。他们的成功证明了新加坡其实不乏创意创新之士。(合成图)

字体大小:

年轻人的创业梦想,加上政府积极塑造一个让年轻人敢于冒险、创业,并有一个自由发挥、创业不怕失败的环境,年轻人只要以“Just do it”(做,就对了)来实现创业的梦想。这或许会制造更多未来的沈望傅、未来的陈民亮,以及更多未来的年轻创业者登上《福布斯》亿万富豪榜。

2018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周二晚出炉,发现被誉为新加坡乔布斯(苹果创办人Steve Jobs)的陈民亮,排名大跃进,竟然已经几乎跻入新加坡富豪榜前10名。

今年40岁的陈民亮是国际著名电玩产品公司雷蛇(Razer)创办人,他在2016年才入榜福布斯新加坡50大富豪,如今以11亿美元身家排名新加坡富豪榜第11。

看到这名电玩家成为富豪榜跳级生的消息,让我也想到最近突然引人瞩目的另一电脑玩家——创新科技创办人沈望傅,他10多年前也曾经名列《福布斯》新加坡40大富豪榜。

他们两人是在不同年代崛起的科技奇才。沈望傅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崭露头角,过后也曾红极一时,他发明的“声霸卡”,在国际市场上风起云涌,领一代风骚,最近则因新发明用于耳机的SXFi科技在美国获得大奖,而再度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

陈民亮则是近年打游戏打出一个春天的首席玩家,他设计的雷蛇游戏鼠标,让他缔造出一个几十亿元的打机王国。

身家有多少,相信对这两名醉心于自己爱好的科技人已不那么重要;是不是新加坡的乔布斯或比尔盖茨,也不重要。重点是,他们两人是新加坡创业的Icon,是在新加坡创业舞台上不能忽视的人物。

他们都成了整个新加坡创业界和科技界的骄傲,同样是在科技创新领域里富传奇性的人物,分别代表了20世纪和21世纪的新加坡企业家。他们的成功证明了新加坡其实不乏创意创新之士,也打脸了那些“新加坡人没有创业精神、缺乏冒险精神”之说。

无可否认,我们仍缺乏创业文化。完善的法律体系、高效的基础设施以及极少的官僚作风,加上政府对创业者提供慷慨的资金援助鼓励创业,新加坡简直就是创业者天堂,然而,政府的努力仍然无法培养起创业文化。

问题是不是出在政府与人们对待创业的态度不同?

“不敢”创新不是没有理由

新加坡的小孩都是从小被父母“吓大”的,父母从小就告诉孩子,你不能做坏事,否则警察会捉;你不能不上学,否则长大了只能当清洁工;你一定要考好成绩、一定要进好学校 、一定要上大学,否则你将来找不到好工作。

有个朋友就说,当年他大学毕业后“偷偷”出来创业开餐馆,不敢让家人知道他放弃工程师的工作。

后来被父母发现了,骂他“不务正业”,不当工程师去当厨师。

陈民亮27岁时毅然放弃当律师,成立雷蛇公司也是“偷偷摸摸”的,如今他已成为“游戏大亨”,不知他父母作何感想。

上一代父母的传统想法,大学毕业生最好去当律师、医生,不然工程师、教师也可以,就是不能出去创业,因为“做生意”是书读得不好或没读书的人唯一的出路。

父母希望孩子有份体面、稳定的工作没有错,年轻人有创业的梦想也没有错,但新加坡人才短缺,有许多工作等着人们去做,如果大家都跑去创业,谁来填补这些空缺?

有个外国朋友曾经这样调侃新加坡人:你们样样受到政府妥善的照顾,许多人生活悠哉游哉,想做点小本生意都提心吊胆,深怕不成功就跌个鼻青脸肿,甚至无回头路。

我不完全赞同他的看法。就像我也不同意有人批评“新加坡人没有饥饿感,所以不想冒险”一样。这种说法已经过时了,因为时代改变了,“创业”已渐渐成为现代新加坡年轻人的时尚,一份安稳的工作已经不能满足所有拥有更大梦想的大学生。

这一代的年轻人,除了厌烦于朝九晚五的工作文化,他们更明白企业内能够成功创富的,也不过是金字塔上那几个职位。

调查显示,受访的新加坡千禧世代,有一半以上表示不会以打工拿薪水来累积财富,他们更倾向于投资做生意来累积资产。

年轻人的创业梦想,加上政府积极塑造一个让年轻人敢于冒险、创业,并有一个自由发挥、创业不怕失败的环境,年轻人只要以“Just do it”(做,就对了)来实现创业的梦想。这或许会制造更多未来的沈望傅、未来的陈民亮,以及更多未来的年轻创业者登上《福布斯》亿万富豪榜。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