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大庆的长跑人生 三道风景线各有精彩

字体大小:

优客工场(Ucommune)创办人毛大庆进门时,摄影师险些没认出他就是当天的焦点人物。

这也难怪,眼前这个身穿蓝T恤、牛仔裤和运动鞋的男子,看上去好像慢跑归来的晨练者,而不是刚开完股东会的集团董事长。毛大庆对马拉松的痴迷在商界广为人知,他六年前开始跑步,如今已完成78个全程马拉松,目标是在明年50岁生日前跑完100个。

一名本地合伙人形容毛大庆“先是运动员,其次才是企业家”。对此,他欣然接受:“马拉松考验的韧性和耐力都是创业者的必备素质,要创业就该先去跑个马拉松。”

如果把毛大庆的人生比作一场马拉松,这段路上有三个醒目的路标:凯德集团(CapitaLand)、万科集团和优客工场,每一程都是迥然不同的风景。

起跑点 入行的第一个“家长”

1969年出生于北京的毛大庆,是见证中国转型和巨变的一代人。在海外留学潮兴起的上世纪90年代初,毛大庆在机缘巧合下到新加坡求学和工作,并与这个小红点结下不解之缘。

当时东南亚房地产业正欣欣向荣,建筑系毕业的毛大庆得以大展拳脚。他先加入日建设计(Nikken Sekkei),不久后因为负责的项目被亮阁控股(Liang Court Holdings)相中,成为集团旗下的建筑师。后来经过一番业内整合,毛大庆跟随上司廖茸桐加入凯德,后者如今是凯德集团首席营运官。

毛大庆负责在上海的丽晶苑改造项目,也是中国最早的服务公寓之一。负责设计主题方案的他,受任驻上海管理项目建设,一待就是三年。

上海工程结束后,毛大庆正准备回新加坡到凯德总部报到,突然接到紧急通知,要他去北京同招商局集团谈判购买楼盘。他笑说:“那时我上海家里已经打包了七八十个箱子,马上就要运往新加坡,结果又掉头运到北京去,真是太戏剧化了。”

拼事业 酒店地下层为家

那是1999年,凯德集团在上海已经开发不少项目,却还没在北京市场取得突破。毛大庆参与谈判,帮助集团拿下招商局在北京中央商业区的地段,并改造为如今的北京雅诗阁公寓。他也因此成为集团在北京的首席代表。

阔别12年回到北京老家,毛大庆感到既陌生又熟悉。虽说是集团代表,但他手下只有一名员工和一间13平方米的办公室。为了省钱,他甚至在王府井一家酒店的地下层住了一个半月。“反正白天都在外面跑,晚上回来就是睡觉,只要地点方便就行。”

此后五年,雅诗阁在北京的年销售额从零增至11亿新元,时任凯德中国区总裁的林明彦看中毛大庆的能力,把他召至麾下共同发展住宅项目。

在凯德的14年间,毛大庆曾负责管理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地的雅诗阁公寓,也参与开发和管理北京和环渤海区的多个项目。他感慨地说:“凯德对我来说,就像是孩子的第一个家长,我的习惯和文化都是在这里养成的。”

换跑鞋 更深入探索熟悉的领域

2009年时,毛大庆是凯德集团的中国环渤海区总经理。事业蒸蒸日上之际,他却选择离开凯德,加入中国房地产巨头万科集团,担任集团副总裁兼北京万科总经理。

毛大庆说,这是对他影响深远的一次重大抉择。“我当时马上就要满40岁,觉得如果不做一些改变,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离开凯德。其次,我以外资代表的身份在中国做了这么多年房地产,也希望通过加入本土房地产公司,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房地产市场和它背后的社会问题。”

为什么选择万科?毛大庆不假思索地回答,他要去一家与凯德集团价值观相近的公司,万科是少数符合这一标准的企业。

“那时每一两个月就有猎头来挖角,我说如果万科来找我,我会考虑。但万科就是没有来!”

他不禁哈哈大笑说:“我心想,看来我和万科没有缘分。结果后来他们真的来找我谈,而且一谈就是两年,吃了二十多顿饭,我才终于下定决心。”

万科创始人王石的个人魅力,也是吸引毛大庆加入万科的一大因素。他毫不掩饰自己对王石的钦佩,“他是个非同一般的企业家。如果不是跟着他,我可能根本不会想要创业”。

王石的人生观是“经历定义人生”,这对毛大庆影响深远。

他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财富和地位,而是经历。经历越丰富,人生越有价值。”

结识知名企业家燃起创业梦

通过王石引见,毛大庆也接触到俞敏洪和柳传志等许多知名中国企业家,其中不少人是中年创业。他们波澜壮阔的人生,更加激发了他心底对创业的渴望。

加入万科六年后,毛大庆带领北京万科把营收从43亿元人民币(约8.8亿新元)发展到200多亿元。2015年,他又一次急流勇退,但这一回却是从零开始,投身共用办公空间(co-working space)这个全新领域。

早在毛大庆离职前,他就曾在不同场合表达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忧虑,“万科高管看空全国楼市”的报道也曾在坊间引发热议。

毛大庆坦言,当时他对行业现状比较悲观。“没有科技、没有创新,所有人都想靠炒房过一辈子。可是如果没有人创造新财富,房子怎么会有价值?”

除了想要转换跑道,毛大庆也希望通过创业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他说,虽然曾经在两家大公司取得辉煌成就,但终究无法证明这是靠自己的能力,还是公司的背景。

“很多人会想,为什么放着稳当的工作不做,要去证明自我?万一不成功呢?其实不成功也是一种经历,我想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大本事。”

新跑道 打造企业聚合平台

谈起设立优客工场的初衷,毛大庆轻描淡写地说,当时只是觉得有很多房子空着,也有很多人用不上,如果可以分享空间,就能帮助更多创业者节约成本。

不过,他没有想到,优客的商业模式从最早的共享租赁转变为社群经济,再到如今的企业聚合平台。

“一开始我们给大家提供在一起工作的空间,也顺势推动了社群建设。但我们在各地有这么多社群,怎么让不同社群的人都互相认识?去年下半年,我们改良了优客工场的App(应用软件),把它变成企业集群平台,不只是入驻企业可以相互交流,他们在外部的合作方,也可以通过平台上找到客户和合作伙伴。这些转变是递进发生的。”

对毛大庆而言,创立优客工场的最大挑战不是融资,而是如何在新兴市场中找准定位,并不断改良商业模式,开发新业务。

“创业有意思在这,痛苦也在这。有时觉得自己特别牛,有时觉得自己彻底错了,被人质疑、自我怀疑……这是普遍的创业者状况。如果一切都很清晰,也不需要创业了。”

三年前诞生的优客工场,如今已是全球第二大共用办公空间业者,估值超过110亿人民币的“独角兽”企业。

截至今年5月,集团在全球36个城市营运160多个空间,服务7000多家企业和12万名会员。

与同行化解纠纷一起“做饼”

作为后起之秀,优客经常被拿来和业界老大WeWork比较,双方也因商标问题引发纠纷,但最终达成和解。

毛大庆笑说:“我们和WeWork现在关系挺好的。这个行业很新,大家都在探索,与其争得头破血流,不如一起把饼做大。”

他也以酒店举例说,全球有2000多个酒店品牌,虽然做的是同样的生意,但服务方式和产品搭配都各有不同。“我们和WeWork也各有千秋。但我认为共享办公做到最后,应该是一个聪明大脑的集群,一个有能量的知识场。”

回顾这三段职场经历,毛大庆说,凯德教会他如何做一个好经理,万科则激发了他的想象和追求梦想的动力,至于创办优客工场,则是一个及时正确的决策。

“如果当时我没有走,今天再想跳进这个大潮,就已经晚了。今天这个时代有太多可能,我不敢说去主导变化,起码去拥抱这个变化,如果视而不见,就会被时代淘汰。”

即将迈入“知天命”的50岁,比起叹息韶华易逝,毛大庆更期待探索更多未知的经历。他目前最想做的就是把优客工场办好,“还有好多事没有弄明白,还会发生很多好玩的事情。”

“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我不会重复以前做过的事。我跑的70多个马拉松,除了北京,一个城市都没有重复。人生的时间就那么多,你要体验多少事,都由自己决定。”

今天这个时代有太多可能,我不敢说去主导变化,起码去拥抱这个变化,如果视而不见,就会被时代淘汰……人生的时间就那么多,你要体验多少事,都由自己决定。

扩充海外蓝图 首选狮城

在制定优客工场的海外扩张计划时,毛大庆毫不犹豫地把第一站选在新加坡。

“新加坡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我一半的人生都和新加坡有关。如果当年没有来到新加坡,就没有现在的我。”

毛大庆认为,新加坡30年前经济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人才政策的成功。

“今天新加坡经济要再次腾飞,依然要靠大胆吸纳海外人才,不该因噎废食。新加坡这么小,光靠自造人才是不够的。”

他回忆自己在凯德的14年间,平均每三年就有一次职务调动,每当觉得职业发展遇上瓶颈时,公司就会让他尝试新的发展机会。“我当时对凯德这套人力制度非常崇拜,我觉得就是因为这样,公司才能快速成长。”

令毛大庆印象深刻的是,2009年他决定离开凯德后,时任新加坡驻华大使陈燮荣还特地约谈他,了解他离职的原因。

“陈大使问我,是新加坡公司做得不好吗?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这让我非常感动。一个国家对于人才的重视,从这里可见一斑。”

新型人才有助推动经济发展

随着世界迈入新一轮技术革命时代,毛大庆认为新型人才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也呼吁我国政府检讨人才策略,吸引更多人才助力经济转型。

他说:“我近几次和总理公署官员会面时都向他们反映,一定要在技术时代广开人才之门。现在全球都在抢人才,中国各个主要城市都颁布人才政策,在城市间抢人才,新加坡有过人才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应该在今天重新用起来。”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