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大师:经济学泰斗克鲁格曼 敢怒敢言就爱跟人唱反调

插图/李太里
插图/李太里

字体大小:

毫不客气地称美国联邦储备局前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是“世上最糟糕的前央行行长”,也不时发文狠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政策,现年67岁的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教授(Paul Krugman)从不畏惧发表尖锐评论。

对于亚洲的发展,克鲁格曼曾于1994年在美国《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杂志发表一篇名为《亚洲奇迹的神话》的文章,把当时蓬勃发展的亚洲批评得一文不值,引起一番争论。不过,这名《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引人瞩目,不只是因为直率敢言,更重要的是他对经济地理学和国际贸易的独到见解,让他在200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财经拼盘栏目《细看大师》专题系列,

带你探究对世界经贸有影响力的殿堂人物及学术泰斗,从他们的人生经历,分析牵动众生的财经大势。

1970年代“亚洲四小龙”——香港、新加坡、韩国,以及台湾陆续崛起,中国大陆经济在改革开放后以神速增长,亚洲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越西方发达国家,令人惊讶。

亚洲经济腾飞之际,克鲁格曼却不以为然,在一篇具争论性的文章中否定了这个“亚洲奇迹”。

他指出,东亚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大量的资本和劳力投入,而不是凭生产力增长来推动经济增长。他因此认为,亚洲将无法长期维持这样高速的增长。

对此,时任副总理李显龙后来在1996年针对克鲁格曼的观点提出看法时,直言新加坡政府不同意他的理论。我国政府的研究显示,经济增长不全取决于投入多少资源,也应考虑有关经济体如何善用这些资源。此外,新兴工业经济体的生产力表现在过去这些年来都在改进。它们在教育和基础设施方面大量投资,也给国家带来利益。

其实,克鲁格曼在文中主要引用的,是经济学教授阿尔温·杨(Alwyn Young)针对东亚经济增长进行分析后得出的数据。

美国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Tuck School of Business at Dartmouth)副教授邹汉彬博士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简单而言,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有两大来源,一是投入生产的单位增加,二是提高投入生产的效率。阿尔温·杨和克鲁格曼的结论是,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亚经济取得快速增长,几乎完全是因为投入生产的单位增加。

以新加坡为例,由于更多女性加入劳动队伍加上教育水平提升,劳动力投入因而增加。此外,本地储蓄与投资率高,也推高实际资本投入。另一方面,直至1990年代,生产力和效率改善所扮演的角色并不大。

点出亚洲奇迹存在弱点

邹汉彬曾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他认为,克鲁格曼的文章要传达的更广泛信息是,一个国家要长远持续经济增长,主要因素之一是提高生产力。如果不提高生产力,经济增长将不可避免地放缓和消失。

事实上,推动生产力正是我国政府过去数年来的政策导向。邹汉彬说:“这已延伸到个别领域层面,例如与企业和相关利益者探索带来更多创新,以及提高工作流程效率的方案。与此同时,新加坡意识到不能单靠扩大外籍工作队伍来取得增长。”

新加坡经济学会副会长、战略咨询公司Centennial Asia Advisors首席执行员巴斯卡兰(Manu Bhaskaran)认为,在大部分人都歌颂亚洲奇迹的时候,克鲁格曼却尖锐地点出这个奇迹的弱点。因此,当该区域几年后发生亚洲金融危机,克鲁格曼似乎成了“英雄”。

不过,克鲁格曼后来澄清,1994年所提出的论点不是针对危机即将发生而做的预言。

时隔多年,就现在的形势来看,也有学者认为,克鲁格曼对亚洲的观点或已过时。

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教授李国权指出,国际顶尖经济学刊物中相当缺乏针对亚洲的研究,可能致使西方学术界对本区域有所误解。克鲁格曼采用的假设和经济模式或并不适用于亚洲。

李国权说:“亚洲如中国其实比西方社会想象中的更加先进。例如,中国的电子付费网络发达,就具有很大的增长潜能。”

马哈迪当年外汇管制或受他启发

无论如何,克鲁格曼对国际经济发展确实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他在1998年8月到访新加坡,并接受《商业时报》访问时提到,第一次察觉亚洲危机即将来临是1995年间或1996年初的事。他当时发现东南亚国家的收支平衡发展跟拉丁美洲几年前的情况非常相似,累积了巨额的经常账户赤字以及短期贷款。

克鲁格曼当年也为这场危机开一剂良方。他在美国《财富》杂志的个人专栏中建议,应付东南亚金融风暴这种非常时期的非常产物,应该采取激进的经济手段,即外汇管制。

有舆论指出,这篇文章一出,时任马来西亚首相的马哈迪立刻宣布全国进行外汇管制,可见这位经济学家颇具影响力。

克鲁格曼语录

同许多人一样,我有注意到巨额的经常账目赤字以及短期贷款的累积。我觉得这个现象同墨西哥和阿根廷从1993年至1994年的情况实在太相似了。根据我较早的研究,我已经断定亚洲国家的成就虽然骄人,但并非什么奇迹,所以会面对跟其他国家一样的限制。因此我当时表示:糟了!亚洲可能发生货币危机!可是近来事态的转变却是我当时万万意想不到的。

——1998年8月接受《商业时报》访问谈亚洲金融危机最初征兆

在这个冠病肆虐时代,一个不错的预测准则是:不管特朗普政府的官员说什么,都要假设会发生相反的情况。今年2月,当特朗普宣布病例数目很快接近零时,你就知道一场大流行即将到来。当副总统彭斯在6月中坚称没有冠病第二波疫情时候,新病例和死亡人数大幅增加的情况显然将发生。当美国政府的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上周宣布,美国仍处在V型复苏的轨道上时,你可以预见美国经济即将停滞。 

——摘录自2020年8月6日于《纽约时报》发表的《未来:更大规模的衰退》一文

融会贯通国际贸易与经济地理学

克鲁格曼以新理论确定了自由贸易与全球化的影响,并对贸易模式进行综合分析,凭此在200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当年在宣布克鲁格曼得奖的声明中说:“克鲁格曼的工作,把此前完全不同的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学研究领域结合在一起了。”

委员会指出,他的新理论清楚地解释了,为什么全球贸易会由那些不仅条件差不多,而且贸易产品也相似的国家所主导。

克鲁格曼以数学形式把一种新的全球贸易理论表达出来。他的理论显示,受到规模经济影响,制造活动会集中在拥有高需求的地区,并将运输成本考虑在内。

此外,全球化趋势会增加城市生活的压力,迫使人们挤入密集区的中心地。

犀利笔锋直批特朗普是“失败者”

从批评特朗普的贸易战、对冠病疫情的处理方式、刺激经济的措施到复工政策等,克鲁格曼总是下笔不留情,隔空向这位具争议性的总统喊话。

当然,特朗普不甘示弱,他一度发贴文要《纽约时报》炒掉克鲁格曼。

针对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克鲁格曼在《特朗普如何输掉这场贸易战》文章中写道:“贸易战鲜有胜利者,但有时会有失败者,而美国特朗普绝对是个失败者。”

克鲁格曼认为,特朗普没有赢得贸易战,因为除了中国及其他国家受影响,美国本身也蒙受损失。

特朗普处理冠病疫情的方式也引发争论。克鲁格曼直言,美国国会的2万亿美元(2.74万亿新元)刺激政策可能不会奏效,因为这笔钱或拖上数周,甚至数月才会下达到急需援助的人。

在另一篇《特朗普正把美国带往存亡边缘》的文章中,克鲁格曼对特朗普应对国内种族问题的手法感到不满。

他说:“特朗普远没有安抚国民,而是火上浇油;他的所作所为似乎非常接近要煽动内战。”

克鲁格曼从1999年起为《纽约时报》撰写专栏,目前在纽约市立大学任职。他是27本著作的作者或编辑,发表过200多篇文章,主要涵盖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

不过,从他的犀利笔锋来看,有时候还真让人忘记他是经济学家,难怪《华盛顿月刊》会称他为美国最重要的政治专栏作家。

不止一次预言中国经济泡沫将破裂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在近年放缓,外界开始对中国经济可能崩溃感到焦虑,而克鲁格曼可说是最积极的“唱衰”中国者之一。

克鲁格曼不止一次提出中国即将大难临头的观点。他早在2011年发表一篇名为《中国经济会不会崩溃》的文章,指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房地产价格快速上升,以及投入大量基础设施推动。与此同时,中国的信贷负担加剧,其中大部分来自不受政府监管,也没有政府担保的信贷,种种迹象显示这个泡沫正要破灭。

2013年,克鲁格曼再次在一篇分析中警告,中国经济正面临“大麻烦”。他指出,中国至今的经济发展动力仍然过度依赖投资,而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内需持续疲软,中国经济即将“撞墙”。

克鲁格曼的中国崩溃论不止于此。去年初,他发表文章说,很久以来许多人都一直在预言中国危机的到来,而它一直都没发生,但如今中国似乎又在震荡了。

他认为,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在于它高度失衡,它有着极高水平的投资,但似乎没有足够的国内消费来合理解释这样的投资。一旦中国发生震荡,将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商品出口商的损失尤其惨重,包括美国的农民。

对于不绝于耳的“唱衰”论,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曾如此回应:过去几十年西方一直对中国作出各种评判和预测,其中“中国崩溃论”已自行崩溃沦为笑柄。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