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照顾年迈父母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字体大小:

本地社会逐渐走向老龄化,老人问题不只是社会问题,更是家庭问题。汤玲玲副教授在去年出版的《莫忘我》一书中提到新加坡与日本两国的人口与家庭问题,记者特请汤玲玲就本地老年问题,尤其是儿女如何更好地关注和照顾年迈父母生活,谈谈她的看法。

随着社会走向老龄化,老人问题不只是社会的问题,更是家庭的问题。家庭常是支持及照顾老年人的所在,在一个家庭中,当父母渐渐失去照顾自己的能力,或不像过去那样能够独立生活时,家人又该如何面对?

儿女要关注家中长者情况

目前不少年长者都相当独立,能自己应付及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不过,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老人家手脚也许会越来越不灵活,甚至记忆力也渐渐衰退。这时,儿女就要作出相应的关注,尽量了解年老父母的情况。

绝大多数家庭是在事到临头,难题出现的时候才寻求解决之道。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研究系副教授、家庭与人口研究中心副主任汤玲玲建议,家有年迈父母的家庭,明智的做法是,事先做好准备,以应付日后的“烦恼”。在父母还没完全失去照顾自己的能力之前,兄弟姐妹之间事先了解彼此的看法,了解老人家的需要是什么,以便事先做出安排,而不至于在问题出现时仓促做出决定。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家庭往往也忽略了父母本身的意愿,老人家的想法,不一定跟儿女的看法相同。

汤玲玲副教授说,最好是由老人家主动提出,他们可以预先告诉儿女,将来生活无法自理,自己住已经不安全的时候,自己想得到怎样的照顾,或是想要在哪里住。儿女们这时应花点时间聆听父母的心声,尤其父母越来越老迈,越是须要未雨绸缪,事先好好想一想,将来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无论如何,尽早跟父母做好沟通是正确的,大家一起商量,怎样照顾他们的晚年最好,或是他们需要怎样的帮助。这时候,老人家可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疗养院不是唯一解决方法

汤玲玲也提醒说,有许多老人家基于对儿女的爱,不愿意拖累家人,为了不给儿女带来麻烦,他们甚至宁可提出愿意住在养老院的想法。

这时,做儿女的就要懂得揣摩老人家心里真正的想法,父母是真的选择去老人院呢,还是为儿女设想,不要他们过于操心,更不想增加他们的负担。这时候,儿女们更应跟父母坦诚商量出一个彼此适合的方式,毕竟疗养院或老人院并非唯一解决老人问题的方法。

家居设计上提早做准备

汤玲玲说,老人家因病或跌倒入院,医院在安排这些年长病人出院时,也会关心病人家中可有护理人员或女佣照顾。但护理人员一般收费较贵,女佣就成了大多数本地家庭照顾家中年老长辈的方式。

汤玲玲副教授于去年年底出版《莫忘我》一书,对新加坡与日本两地的老年、家庭等问题发表了看法。她说,为让父母在走动或上厕所时更为方便和安全,家人也应在家中安装一些让老年人的行动安全更有保障的设施。

汤玲玲举例说:“多年前,我和先生搬新家时,在家居设计上就做了考虑和准备,虽然那时公公行动还自如,但我们已在家中安置了适合老人需求的一些设施,例如房间、厕所内安装了扶手,又因为我们家是排屋,院子里也预先做了适合老年人推动轮椅的安排,后来公公渐渐老迈,行动也真的不便了,我们预先的安排都派上了用场。”

寻求兄弟姐妹的帮助

汤玲玲指出本地常见现象说:“本地许多家庭,年老父母是跟单身或还没结婚的儿女同住,也由这些单身儿女主力照顾,但当父母年纪大了,病痛会越来越多,进出医院的次数也会越来越频繁。为免其中一个儿女的负担和压力太大,这时就须要与其他兄弟姐妹商量一下,轮流带父母看医生,接送父母等。”

人至暮年,身体呈现出老化迹象,再也不像年轻时那样身强力壮,由于老年人大多听力、视力、记忆力已不如前,也可能容易情绪波动、抑郁沮丧,还可能有尿失禁等问题。汤玲玲说,对于年老父母所面对的一些生理与心理问题,儿女应该有所了解和体谅,才不至于产生误解,因此一些有关老年问题的课程,除了年长者可以去上课之外,做儿女的也可以参与。这对于长期照顾父母有一定的帮助。

“本地许多家庭,年老父母是跟单身的或还没结婚的儿女同住,也由这些单身儿女主力照顾。但当父母年纪大了……,这时就须要与其他兄弟姐妹商量,轮流带父母看医生,接送父母等。”——汤玲玲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