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难以启齿的困扰,除了阳痿,另一个较少被提及的,就是尿失禁。


根据泌尿科医生的估计,本地约3%至11%的男性患有尿失禁问题,但许多患者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治疗尿失禁,有些还长期受漏尿之苦,生活品质大受影响。


尿失禁是男女都可能面对的困扰。


最新数据显示,本地超过四成女性有尿失禁问题。一般女性在生育之后,骨盆底肌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上更年期,比男性更容易尿失禁。


男性尿失禁,是阳痿之外,另一难以启齿的“男”言之隐。


鹰阁医院和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泌尿肿瘤外科傅懋强医生指出,随着新加坡人口老化,男性尿失禁问题有逐日剧增的趋势,但公开讨论男性尿失禁在新加坡老一辈男性中,仍是一种社会禁忌,所以要得到确切数据有一定的难度。


20180925_8_Small.jpg
许丽莎医生

不过,樟宜综合医院泌尿科专科顾问医生许丽莎估计,大约3%至11%的男性患有尿失禁问题。有些患者仅会少量漏尿或是短期性漏尿,在治疗后,会完全康复;有些人则会受长期漏尿之苦。


傅懋强医生说:“患者通常都不敢出门,因为怕当众出糗。他们也可能会因为沮丧、焦虑或压力等心理因素,使尿失禁更严重,睡眠状况受到影响。”


许丽莎医生说:“有些患者的工作是驾驶巴士或德士,无法在一有尿意时就立刻上厕所。他们可能会因此严重限制自己的饮水量,而这会引起其他的健康问题,如肾结石和尿道发炎。某些严重尿失禁患者或会穿成人纸尿片。然而,纸尿片价格不菲,有些病人为了省钱而不常换尿片,导致皮肤长期接触湿纸尿片而过敏或尿道发炎。”


还有一些一般人意想不到的问题:有些患者因尿急但赶不及到厕所,踩到自己的漏尿而滑倒严重受伤,包括头部和髋部骨折等。


盆底肌肉、膀胱练习改善尿失禁


国大医院泌尿科男性生殖医学部主任李经政医生说,男性尿失禁是个很大的课题,导致尿失禁的原因有好几个,但许多患者却不知道怎样才能有效地治疗尿失禁,生活品质因此大受影响。


盆底肌肉练习是改善尿失禁的第一步骤。盆底肌肉群维持着尿道、膀胱、直肠等脏器的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如果这肌肉群变弱,就会导致大小便失禁。盆底肌训练的关键就是要锻炼男性的肛提肌,借此增强盆底肌肉和前列腺的血液循环和肌肉弹性,改善尿失禁问题。


练习方法很简单,患者只须收缩肛门周围的肌肉即可,如同你在避免自己放屁时,会收缩肛门肌肉一般。每次收缩后维持五秒钟才放松,休息一下再继续收缩五秒钟再放松,如此重复10次。早、午、晚和睡前各做10次。


第二种方式是训练膀胱。许丽莎医生会鼓励因膀胱过度活跃而尿失禁的人,逐步延长每一次如厕之间的间隔,希望最终可以训练到每三四个小时候才上厕所。


李经政医生指出,100名接受前列腺切除手术的患者当中,最终会有两三人患有长期尿失禁问题。手术后初期开始有尿失禁的人,如果能做盆底肌肉练习,大部分情况会有所改善,但如果已经做了六个月以上都不见好转,就可能是长期问题了。这时,病人就得考虑其他的治疗方式。


他说:“如果只是轻微尿失禁,可以用纸尿片或阴茎夹,但问题严重的话,不管怎么夹还是会漏尿。此外,新加坡天气炎热,放夹子有时会很不舒服,或者夹得太紧导致阴茎血液循环不好。基于这些原因,使用阴茎夹的人比较少。”


情况严重的尿失禁患者可考虑动手术,医生会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建议不同的手术,例如男性吊带手术或人工尿道括约肌(Artificial Urinary Sphincter)。


人工尿道括约肌是通过收紧和松弛围绕在尿道周围的袖套装置,预防病人漏尿。医生也会将一个控制人工尿道括约肌的仪器植入病人睾丸旁边的皮肤底下,患者须要排尿时就按一下,仪器就会打开让尿液流出来,半分钟后又会慢慢关上。


李经政医生说:“这个仪器存在已久,不算是新技术,但除了泌尿科以外,知道这种治疗的人不多。很多前列腺手术患者即使在手术后患有尿失禁,也不一定知道还有这个解决方法。”


除了动手术以外,许丽莎医生说,病人也可以吃药治病或在膀胱里注入肉毒杆菌,治疗膀胱过度活跃的问题。


20180925_3_Small.jpg
郭保罗(左)与李经政医生。(邬福梁摄)


案例:自制尿袋收集漏尿十多年


郭保罗(81岁,技术人员)2004年时因前列腺癌动了手术,没想到因此患上严重的尿失禁问题。尽管他遵循医生的指示积极做盆腔肌肉练习,但情况没有改善,医生说他可能这辈子都必须用纸尿片了。


郭保罗不喜欢穿纸尿片的感觉,于是异想天开地“发明”了一个“尿液收集塑料袋”,将一个塑料袋套在阴茎上,再用塑胶圈绑起来,收集漏出来的尿液,他只要按时上厕所倒掉就行了。


虽然这么做可以省下纸尿片的费用,也无穿尿片的不适感,但对阴茎的皮肤却不理想。今年1月,郭保罗因心脏手术入住国大医院时,要求医院也为他解决尿失禁问题。李经政医生前去检查时,发现他的阴茎因为无时无刻不浸泡在尿液里,导致其龟头发炎长脓,甚至有点溃烂,于是马上建议他动手术置入人工尿道括约肌控制自己的排尿。


手术后,郭保罗终于摆脱跟随他十多年的塑料袋,觉得自己终于是个“正常人”,心理负担减轻了不少。不久前,他的弟弟也因前列腺癌而动手术,并同样在手术后尿失禁,他建议弟弟考虑动手术。


李经政医生说:“前列腺癌切除手术会造成尿失禁的问题,做放射性治疗的病患也有可能会患上尿失禁。然而,许多病患不知道目前有什么治疗方法。在这一方面,我们还须要多教育大众。”


良好排尿习惯有助预防尿失禁


那么男性是否可以预防尿失禁呢?


我们都知道忍尿是一个坏习惯,但傅懋强医生提醒,过度频密地排尿也会出问题。


“不要宠坏自己的膀胱,如果没有尿急就不要无缘无故地上厕所。多数人因担心在外找不到干净的公厕,而在没有尿意的情况下故意去排尿。久而久之,膀胱因此被‘宠坏’而变成过度活跃。换句话说,保持良好的排尿习惯有助于预防尿失禁。”


许丽莎医生说,预防膀胱过度活跃的其中几个方法,是经常运动,以及良好地控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帕金森症。患者也应控制自己的咖啡因、酒精和汽水摄取量。


“某些食物会刺激到一些患者,使他们的膀胱过度活跃,这包括辣性食物、酸性食物、巧克力和人造甜味剂等。若是如此,患者可尝试从饮食里,一个一个地除去这些成分,看看去除哪一类食物后,可改善膀胱过度活跃的问题。”


20180925_4_Small.jpg
傅懋强医生(受访者提供)

傅懋强医生也强调,预防方法因尿失禁的种类而异,但最重要的是,病从浅中医,及早就医可避免情况恶化。


尿失禁的警讯症状包括血尿、上厕所的频率增加、夜尿、上厕所时会犹豫,以及尿到最后滴滴答答(terminal dribbling)等。


另一方面,即将做前列腺手术的患者,应在手术前后做盆底肌肉运动,加强他们的尿道括约肌,减少尿失禁的概率。


四种类型的尿失禁


●压迫性尿失禁


患者因为尿道括约肌无力而在咳嗽、跑步、跳跃、大笑或提重物等动作时,无法自主控制膀胱而漏尿。这在男性患者中并不普遍,通常是动过前列腺手术的男性,因为括约肌衰弱而比一般人患上压迫性尿失禁的风险高。


●急迫性尿失禁


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在有尿意的时候,会有非常急迫的泌尿感,但往往在没来得及找到厕所时就尿裤子,这种患者通常患有膀胱过敏综合征。大约40%至80%的男性因为膀胱过度活跃,而患有此类型的尿失禁。


●满溢性尿失禁


这类患者即使膀胱装满了小便也没有尿意,因为他们的膀胱神经已经失去功能,使得大脑无法接收来自膀胱的涨尿指示,无法及时如厕,导致膀胱继续胀满至超过了它的极限,最后造成尿液渗漏出来。


某些长期糖尿病患者和脊椎受过意外的人会遇到这个问题。


●功能性尿失禁


患者因为生理或心理疾病所造成的行动障碍(如瘫痪、老年失智症等),而无法及时进入厕所解尿而漏尿。


●混合性尿失禁


某些患者可同时患有以上几种类型的尿失禁,即混合性尿失禁。


尿失禁的警讯症状包括血尿、上厕所频率增加、夜尿、上厕所时会犹豫,以及尿到最后滴滴答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