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发 年轻病例上升

医生发现心脏病发的现象有年轻化趋势,就连20来岁的年轻人都有可能心脏病发作。(iStock图片)
医生发现心脏病发的现象有年轻化趋势,就连20来岁的年轻人都有可能心脏病发作。(iStock图片)

字体大小:

受冠心病困扰的年轻患者应及早求诊治疗,制止情况继续恶化。

不是只有年长者才有心脏病发的风险。医生发现心脏病发的现象有年轻化趋势,就连20来岁的年轻人都有可能心脏病发作。

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心内科部门顾问医生曾志扬透露,这些心肌梗塞的年轻患者似乎有某些共同特征:“40岁以下的患者以男性为主,一般都有冠心病家族病史,胆固醇偏高,或是烟瘾偏重的烟客。”

曾医生也同时是杜克—国大医学院客座助理教授。他指出,上述提到的特征也都是众所周知的冠心病风险因素,而冠心病是心肌梗塞的主要导因。

冠心病病情的严重程度不一,从轻微的心脏问题到心肌梗塞都有,取决于为心脏供给血液的冠状动脉受阻情况。患者一般在出现胸部疼痛症状或受到压力而感到呼吸急促时求诊,从而诊断出患上了冠心病。

“但是也可能有许多患者无明显症状,其实已出现了轻微的心脏问题。这也并不是说我们就必须对每一个人做检查,但至少应该有选择性地对高风险群做检查,即便是年轻族群。”

印族族群风险最大

心血管疾病的最大风险因素是家族病史:如果父亲、母亲或近亲也同样在年纪尚轻时就心脏病发,或者家中成员患有高胆固醇、高血压、高血糖的三高问题,下一代也多半会面临同样状况。

若以种族分析,印度族群风险最大,其次依序为马来族和华族。40岁以下的印族男性心脏病发作的概率要比同龄层华族男性高出四倍。

曾医生说:“种族或基因因素,是我们所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减低其他风险因素。例如,胆固醇偏高虽然也与遗传基因有关,但也可以通过吃得健康,加强运动,来减少这一重风险。”

另一大风险因素是吸烟。本地一项研究发现,40岁以下的心脏病患者当中,五人中近四人是烟客。

“近年来反吸烟运动如火如荼展开,大家都会以为吸烟率下降了;实则情况正好相反,18岁到29岁年龄层的吸烟率,反而从 18%上升到25%。”

曾医生还谈到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上班族如今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头用餐,尤其是速食快餐更是广受欢迎。这也意味着大家吃的多为油炸、盐分糖分含量偏高的较不健康食物。

“再加上运动的时间不多,结果只会造成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所有这些症状都会增加患上心脏疾病的风险。”

曾医生也相信休息不足也会提高心脏病风险。这是因为身心长期处于亢奋状态,意味着肾上腺素和其他刺激性荷尔蒙或生物化学物质也会持续分泌,这些都可能不利于心脏功能的正常运作。

“现代人经常会借助智能设备在晚上继续工作,为自己争取更多工作时间。其实睡眠不足已证实会引发高血压,所以,每天拥有充足的安稳的睡眠是很重要的。”

预防胜于一切

心血管疾病一般通过药物来治疗,医生也会鼓励患者改变生活方式。但是曾医生说:“这些方法最多只能控制病情,制止病情继续恶化,却往往无法逆转心血管已承受的损伤。”

心脏病患者需要马上服食稀释血液的药物,以预防更多血栓产生,进而造成动脉阻塞。

患者也可能需要接受血管成形术,以疏通受阻的血管,同时置入气球以撑开变窄的血管,增加血流量。有些时候也可能会植入一个小型线管状支架,使动脉长期保持张开。

然而,患者一旦经历过心脏病爆发,即便存活,也不是那么容易能摆脱困境。“如果心肌已严重受损,患者今后很可能会出现其他并发症,例如心脏衰竭,心脏变弱乃至血液泵力大不如前。这么一来,寿命也很难长久。”

曾医生强调,预防胜于一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均衡,经常运动,充分休息,坚拒吸烟,对预防心血管疾病会起着关键作用。”

脂肪粥样斑块的祸害

冠状动脉疾病源于冠状动脉脂纹长时间淤积;因为吸烟、高血压或糖尿病而受损的动脉,尤其容易产生脂纹。

脂纹越积越多,就会形成粥样斑块,使动脉变窄,限制心肌血流量。有些时候粥样斑块稳定下来不再生长,那就只会造成胸腔疼痛而不至于导致心肌梗塞。

不稳定的粥样斑块则会持续增长,最终撑破血管。在这种情况下,血栓会自然地迅速形成,使破损处愈合,却也可能因此而造成整条动脉完全阻塞,导致部分心肌因血液无法输入而缺氧,心肌细胞可能就此坏死,瞬间引发心肌梗塞或心脏病发。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