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砭刮痧与刮痧的异同

铜砭刮痧:轻轻刮拭表皮的力度要均匀,以受刮者不受惊、能忍受的力度为主。
铜砭刮痧:轻轻刮拭表皮的力度要均匀,以受刮者不受惊、能忍受的力度为主。

字体大小:

享有“中国中医界砭法第一人”之誉的上海问痧堂中医养生馆创始人李道政来新,联合早报和他做访谈,了解“砭法”这古老的中国治疗法,与一般刮痧治疗的异同。

出身于医药世家的李道政,是中国上海问痧堂中医养生馆创始人,也享有“中国中医界砭法第一人”之誉。上个月,他专程来到新加坡开班传授铜砭(bian,第一声)刮痧。联合早报趁此机会认识这古老的中国治疗法,进一步了解“砭法”与一般刮痧治疗的异同。

砭法为中医六法之首曾被误解为针

谈到中医治疗时,许多人会提到砭、针、灸、药、按跷、导引。这是我们常说的“中医六法”,即是中医治疗的六大方法,其中的砭法为六法之首。

砭法盛行于中国殷商时期,而砭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以石刺病也”。砭法自东汉失传之后,人们多把它狭隘地理解为针灸的前身。李道政受访时指出:“后人常误以为砭为针,殊不知‘刺’的古意是铲除的意思,因此砭与针实为两种不同的医术。”

他也说明,刮痧是砭法的一部分,是利用皮肤对人体气血脏腑的运行情况来诊治的一种古老砭术。如今,砭法主要以刮痧、拍痧、放痧、吮痧、揪痧、刺络等手法广泛用于临床。

zblifestylenow_20082019_loha_Medium.jpg
享有“中国中医界砭法第一人”之誉的李道政上个月来到本地传授铜砭刮痧。

砭法要诀在于动刮痧原理为“通”

据《砭经》所载,砭法的特点可概括为三。李道政解释:

①点:点非针也,点其中而不必刺其体。砭法往往是使用砭石来操作,力度不如针灸直接扎入人体皮肤中,而是点在穴位或是身体的特殊部位。

②熨:熨似灸也,熨其外而不必灼其肤。熨是在离开皮肤的情况下进行,看上去像是用灸条在皮肤上治疗,但不会有灸法的烫痛感,这也是两者的区别。

③摩:摩即按也,摩其周而不必振其骨。砭之诀,唯在乎动。这主要是指按在皮肤上,尤其是病肇的周围,力度不能伤其骨头。

此三法加上拍痧,即用手掌不同部位来拍打身体,是临床中最常用,也是人们最需要掌握的刮痧特点。李道政强调:“砭法的要诀在于动。气血不和,则疾痛起。唯有动,才能推动气血,促进人体的修复能力。”

传统中医认为,气在人体环流不休,统辖气之升降出入的枢纽则称为“气机”。所以气之为病,主要是“气机”升降出入失调。

刮痧则以调气为首,调动人体的气血运动,所刮之处能引邪出表,加速人体内污物毒素的排出,调动人体的自愈力。

铜砭刮痧技法与要点

李道政说,任何病症都宜先刮拭后背的大椎穴及足太阳膀胱经的膏肓、神堂及大杼穴,然后才刮其他经脉线和局部患处。大椎属督脉,有总管统帅之意,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可通一身之阳气。

铜砭刮痧的受刮者以坐姿刮痧为主,心神安定或可闭目养神,不要做会分心的事情。施术者应手腕放松、以肘发力,先抹一层油,刮痧油不宜太多,以免打滑不易出痧。让刮板与皮肤呈45度,操作手法为由上往下刮,因为人体的气机升降出入,下行为顺,上行为逆。要点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躯干后肢体,顺着肌肉骨骼方向,使疼痛感相对减轻,而刮四肢要刮到末梢。

此外,轻轻刮拭表皮的力度要均匀,以受刮者不受惊、能忍受的力度为主。频率稳定,不紧不慢,切勿用力过猛,以毛孔张开、皮肤发热为度。

在刮痧过程中,施术者与受刮者要沟通,了解受刮者的感受,如是否能忍受其痛。刮背的时间应控制在45分钟至1小时,不能过分刮拭。

刮痧注意事项与禁忌

李道政提醒:“刮痧后四小时内不宜洗澡,避免吹风。一般建议刮痧后24小时禁食,但可以适量喝点温黑砂糖水帮助化瘀血排痧毒,但糖尿病人、癌症病人术后不宜喝黑砂糖水。小面积刮痧则可以进食。刮完痧后最好让身体休息,好好睡上一觉。”

有些人会问,刮痧能否与针、灸、拔罐同时进行?

对此李道政解释:“刮痧可与针,也可以与拔罐同时进行。这两种方法都是引邪出表,但刮完痧不宜灸。灸是外面向里面走,刮痧则是里面往外走,引邪出表,通道不同。特别是四天之内排病高峰期,大量的病气引邪出表。此时,若艾灸的温热往里走会导致所有将要出来的邪往回走,退到出发点。”

另外,以下的身体部位与情况也不宜刮痧:

①乳头、阴部不刮,石门是绝育穴,慎刮。

②孕妇慎刮。

③糖尿病坏疽到发黑水肿一碰就破皮的溃烂状态不适宜刮痧。

④身体虚弱、正气不足的人,不适合刮痧。

⑤饱腹、过饥的状态下不宜刮痧。

⑥酒醉者禁刮。

⑦长期下焦不通如便秘者,慎刮腹部穴位,以防气逆上行,心肺功能衰竭。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