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医理论,“带下病”多由脾阳虚、肾阳虚、阴虚挟湿等引致。如何通过食疗改善?《活得好》请宜康中医纪慧君医师提供建议。
脾阳虚:
白带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气,绵绵不断,神疲倦怠、四肢不温、纳少便溏、面色晄白。
食疗方:白果薏米粥
做法:白果5至7粒、薏米10克、茯苓10克、淮山15克、莲子12克、加白米和适量水,熬成粥即可。
一周服用1或2次。此方较温和,一般人都可服用,可连吃数周。感冒或出现不适时,停服。
肾阳虚
带下量多,色白清冷,稀薄如水,淋漓不断,头晕耳鸣、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小便频密,夜间尤甚、面色晦黯。
食疗方:莲子胡桃仁粥
做法:怀牛膝6克、薏米15克、芡实12克、莲子12克、胡桃仁20克、适量白米、生姜3片,少许盐和韭菜,加水熬成粥即可。
一周服用1或2次,可服用四周左右。此方较温补,阴虚者和感冒者禁用,易燥热者慎服。
阴虚挟湿
带下量不甚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或有臭气,阴部干涩不适,或有灼热感、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颧赤唇红、五心烦热,失眠多梦。
食疗方:冬瓜薏米汤
做法:白扁豆20克、玉竹10克、麦门冬10克、薏米20克、莲子15克、冬瓜一片、红枣10克、盐少许,加适量水,炖煮约一小时即可。
一周服用一次,服用四周后待观察。这是滋阴方,阳虚怕冷者慎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