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熙爱:不会说潮州话的潮州人

(档案照)
(档案照)

字体大小:

近期来,我一直尝试在学方言,尤其是潮州话。

要学潮州话,除了因为自己是潮州人,也因为想要能跟老一辈多沟通,尤其是我自己的祖母。我的祖母不会说华语,但大略能听懂,所以小时候我跟她说华语,她就用潮州话回答我,而我也大略还听得懂。

长大后,发现不会说潮州话是一个大问题,我很难跟祖母有效沟通,说话一个字一个字的,谈话内容就只能停留在“吃饱了吗?”“你今天去哪里走走?”

我那些会说潮州话的堂哥堂姐都能自在地与她沟通,和她的关系自然也就比较亲。不像我,有时要多了解一下祖母的生活,却碍于不会用潮州话表达,一切就只能作罢,两人坐着吃饭,相对无言。

今年初,我去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上了三个月的潮语课程,但由于课堂外很少接触潮州话,所以学了后感觉自己仍在原地踏步。

有几位主任知道我去上潮州课,就尝试跟我多用潮州话沟通。有几次,他们甚至开玩笑要我用潮州话汇报新闻,但我开口却说不出话来,只好自动投降用回华语。

过了几个月“牙牙学语”的日子,我的程度还是惨不忍睹,但至少有人肯跟我练习,所以进步了那么一点点。

最近,我找到另一个学习方言的方式。陈子谦执导的方言剧《吃饱没?》虽然主要是向乐龄人士传达本地的不同政策,但对我而言,却是多一个接触方言的平台。一边看戏时,我就会一边拼命记录下常用词汇的方言读音。

所以,当政府上周宣布将推出《吃饱没?》第二系列,还会推出全新的方言综艺节目《欢喜就好》,我心里还真欢喜了一下,心想又有多几个平台学习了,也以为这是政策逐渐开放的趋势。

使用方言政策保持不变

很可惜的是,报道的最后一句提到,政府对于传播媒体使用方言的现有政策仍保持不变。

目前本地方言节目的制作目的,似乎都局限于要单方面传达政策。但若只把方言当传达讯息的工具,而忽略了它本身的价值,岂不是太浪费了?

方言承载丰富文化,也承载一代人的故事。对我而言,方言就是一把钥匙,让我进入这一代人的世界,去聆听他们的心声。那天碰到一名老妈姐,她只会说广东话,想要跟她闲聊都完全不可以,而她的精彩故事,就只能在我面前止步。

虽然没人阻止我们学方言说方言,但不允许传播媒体使用方言的政策,造成整个大环境不利于也不鼓励我们学习。很多年轻人也和我一样,因接触平台不多而不太会方言,结果与祖辈出现隔阂。

方言不是敌人,它就如其他语言,能打开一扇门,聆听另一个世界的心声。现在的我,想趁还来得及时,赶紧尝试寻找这把钥匙。

倘若一路上有太多阻碍,又没人愿意帮助要学方言的人,我担心社会一旦把钥匙弄丢了,门另一边的世界,也就一同消失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