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智慧:抱朴守拙

字体大小:

星云大师点智慧系列

“拥有一份朴实的处世观……”

星云大师说:分享文章:曾国藩(编按:中国近代政治家)的处世之道是“抱朴”,而“守拙”则是他的为人之道。关于“抱朴”,他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泛指天下贫穷百姓)相同,或许还可成大器;若涉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他不仅要求子女俭朴,自己也非常朴素。据说他做的新衣只在过年、节日和重大庆典时穿用,因而临终时衣服还很新。而谈到“守拙”,他认为“一味浑厚,绝不发露”,就是载福之道。曾国藩坚决反对投机取巧,算计别人。他对兄弟说:“你此刻在外,亦急需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在虚浮的世界,唯有‘守拙’的人才获得成功,唯有‘至诚’才能收实效。取巧和虚伪,固然可以取得一时的便宜,终究必定是失败的。”

世故比较深

初到社会工作,处世经验浅,被社会感染的恶习也一定比较浅,自然也比较天真。反过来说,有些人经过社会的磨练之后,经验比较多,世故也比较深,就很可能坏事都敢去做,这就要不得了。故此,我们为人,要如何在处世中“出于污泥而不染”?关键在于,不要一味的只求事情的通达迅速,而忘记了抱朴守拙的忠诚作风。例如礼仪是必要的,但如太无礼仪或超越了礼仪,都有失做人之道。而太讲求练达,反而变成老奸巨滑。所以,我们与其太练达,不如不必装饰虚假或太客气,而以清醒、坦白、诚挚、朴实为佳。试想想,当我们锋芒毕露时遭人妒忌,那又何必呢?炫耀自己,无非想让人高眼看你,无非为了虚荣,但当我们在官场、职场被排挤,不能尽情发挥潜能时,不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吗?人至察则无徒(编按:成语,意思是人如果太精明就没有伙伴),所以人不要太精明,平时糊涂一点,给人留有余地,方是共赢之路。以“抱朴守拙”处世方式待人接物,在任何场合与人打交道,都能广结人缘,与人和谐相处。

何尝不是大智慧?

根据记载,“守拙”最早出自陶渊明《归园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由于要守住自己的初心,不得已退出官场。对于他来说,唯有守拙,可以抱朴。“抱朴守拙”不等于“抱残守缺”。前者,是心中有道,曲线取之;后者,是毫不反思,因循守旧。

何谓“守拙”?常言道:“心拙”、“眼拙”、“耳拙”、或说“拙谈”等,其实指的就是我们的六根,六根即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和意识,我们要守拙,就是要守住六根之拙,才能净念相继。

为人守拙,就是行中道:看到旁人犯错,善意提醒即可,不可大庭广众指责对方,令人尴尬难堪。对待自己的错误,也不可锱铢必较,非得当下解决,分清轻重缓急,分时段改正即可。错不可不改,但也不能强改,此之为中道。有时候这种做法会被人视为糊涂。然而表面糊涂,心里明白,何尝不是大智慧?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