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炳松:重温手机短信

字体大小:

我不时会将智能卡塞回那台诺基亚3G型旧手机,启开信箱存档,细细重温多年来刻意保留的近300封短信,这还是从最高纪录千多封储存,忍痛删减剩余的“珍藏”,收信时间越早的是越珍贵,其中大部分是与成长期的孩儿们的互动。抗拒华文的老二习惯以英文书写,老大和小女则中英并用,存档中还包括好些来自师长及学友的稀有简信,重读当儿,回味无穷。

旧手机里储存的第一则短信来自老大。犹记得刚签下新手机那晚,甫踏出手机店,迫不及待就尝试发了第一封华文短信给他,与他分享这份喜悦,岂知他竟戏谑我“大乡里”兴奋成这样,真不给老豆面子!不过还是献上了祝贺。

老大初学驾驶期间曾发来几则短信,倾诉对转换车道及停车信心不足,字里行间流露出彷徨与无助之情,我这驾驶经验丰富的老爸却爱莫能助,只因我说的他未必能实践,毕竟驾驶得靠自己去摸索,每每重读这段往事,心如刀割。

来自三个孩子的手机短信还包括他们大学期考第一时间捎来的成绩报告,与我分享学习成果,或商讨欠佳学科的对策。在孩子回复我的短信里,许多时候都是简短的行踪报告,诸如:在回家的路上,在地铁里,在巴士转换站,在学校做Project,今晚不要留我的晚餐,和朋友聚餐或看电影等;而老大最常的回函则是“我在看球赛”,他可是忠实的足球迷。

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难免会有龃龉,我家三宝也不例外,庆幸的是过后都能主动捎来短信,娓娓道来,有条有理,道歉之余还不忘给自己摆个台阶:倡议今后彼此应该试着“冷静聆听,互相尊重”。幸好这类短信没再重现,想必孩子们都懂事了,而我也从中学习和拿捏。

部分短信读来倍感温馨,毕竟当孩子有求于你,表示他们还没远离你,还围绕在你身边。比如生病时,孩子会发短信要求我放工后打包鱼粥,或买凉茶回家煮;轮到我病倒时,孩子们的慰问短信当然少不了。有些简讯则是孩子夜归累了,让我到地铁站接载他们。犹记得老二服役那两年,夜间偶有限时空档,想回家走走或办点私事,会先发短信请示我能否载送,以确保准时回营报到。回想起来,我俨然是孩子们随传随到的柴可夫司机!

当然,我与孩子的短信往来只限于没碰面时的沟通管道。我不晓得孩子或他人是否也同有此好?会把有趣的、值得珍藏的感性简讯加以存档,就像过去写信的日子一样,珍惜那一封封寄信人亲笔书写的情感文字。

对于孩子们的要求,能力所及我总是有求必应,孩子在转瞬间长大,这样的亲子互动,会随着岁月的流失渐行渐远,甚至一去不返。这也正是我多年来不忍删除,这些日积月累,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历程和单纯语态手机短信的原因。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